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我们会经常遇到“调皮”、“不听话”的学生,这样的学生时常犯错,是老师办公室的常客,对老师的劝说根本听不进去。不仅如此,说话做事还不计后果,管教严格了,还会和老师顶上去。他们常常会让我们一筹莫展,束手无策。有时候,家长还会把责任全部归到老师头上,来一句:“你们当老师的,怎么教出了这样的学生?”好像出现这样的情况,都是我们没有尽心尽力造成的。
我们关心学生,热爱学生,给学生奉献自己的爱心,对学生严格要求,严格管理。绝大多数学生都能让我们放心,对于这样的学生不能不感到棘手。我们该怎么办呢?我想,不外就是两个方面的努力:家庭和学校。如果没有双方的配合,只让一方努力,效果是微乎其微的。
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家庭教育是不可或缺的,也是其他教育不可替代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是孩子教育的起点,并且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是长期的、连续性的。明显的例子就是,低年级的学生,只要家长对孩子的学习、生活很关心,时常对他们进行提醒,那么这个学生的表现就是好的,相比较而言,各方面会优秀一些。因此,家长要充分了解自己的孩子,有针对性地培养自己孩子的综合素质。如果家长把希望全部寄托在学校身上,希望学校为学生提供全面的素质教育,把学生教育成一个各方面都很优秀的人,那是不太能实现的。学校能给学生提供的是共同的课程,共同的教育,是基础的知识,更多的是“共性”。家长要想让自己的孩子真正发挥特长,彰显个性,还需要自己为孩子提供更多的施展孩子个性的平台,进行适合自己孩子特点的教育,用来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有人很形象的说,学生在学校吃的是“大锅饭”,大锅饭能管饱,但要补充营养,还需要回家“开小灶”。所以,家长要有针对性地对自己的孩子进行有特点的教育,“该补锌的补锌,该补钙的补钙”。一旦说家庭教育的质量提上去了,学校的教学质量也一定会更快的提高。可以通过家校沟通,使家校目标一致,教育互补,有句话说得好“大家好才是真的好”。孩子们找到了施展自己优势的平台,就不会再想歪点子惹麻烦了。
家庭教育很重要,学校教育更不可少。应试教育,教育是为了考试,素质教育,考试是为了更好地教育。我们作为素质教育的实施者,任务就是传道授业解惑,促使学生的全面发展。面对经常出错的学生,我们也要经常反思自己的言行,言语是否得体,方法是否得当。作为生理、心理正在成长发育的青少年,他们的行为有很大的不确定性。面对出现的问题,我们往往直接出面,判断是非,对的就表扬,错的就批评,忽视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忽视了对学生的情感世界的引导开发和内心启迪,用我们的情感代替学生的情感,认为只要是为学生好,做的就是对的。没有把学生当成独立世界,而当成是一部学习工具,要求学生听话服从。如此一来,师生间的对立冲突就在所难免了。
面对这样的学生,我们不妨向魏书生老师学习,学习他教育学生、管理班级的办法。魏书生十分重视学生情感的培养和熏陶,他让学生把人当作一个广阔的世界去看待去想象。学生走了错路,犯了错误,他不是训斥、整治,而是以民主、平等的态度,让学生写心理活动的“说明书”、“心理病历”,以此来自我认识、自我教育。效果如何呢,听听他的学生是如何说的:“我爱淘气,小时候时常写检讨书,越写越恨老师;现在写说明书,越写越恨自己。”写“说明书”是要说明自己违犯班级常规,或某项任务没有及时保质保量完成的原因、过程及结果,以求得老师、家长和同学的明白和谅解。让学生写说明书,就等于是让学生进行自我判断,让学生分析其中的利弊关系。这样,很自然地将原本的师生矛盾转化为自我矛盾,以此让学生进行自我认识,自我教育。
只要我们能很好的把握学生的知、情、意、行,做好学生的德育教育,家校结合,就能使教育产生神奇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