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嘉兴家教网www.0573yyjj.com
文章作者:嘉兴家教中心
编辑时间:2011/11/28
真诚学习,共同进步 泉州培元中学 王仁杰
本年度我校教学工作研讨会的主题为:努力践行三个“有效”,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其中,三个“有效”即:有效备课、有效教学和有效评课。为了充分体现三个“有效”,英语组决定开展“同课同构,有效改进,及时跟进,携手进步”为主题的活动。
本活动的基本流程为:
备课组定课题------集体研讨,有效集备,形成方案------老师A课堂展示
------集体评课,改进不足,美化方案------老师B课堂展示------集体评课,做出总结
------全组推广,共享成果,携手进步
结合这个活动以及日常日常教学实际,跟大家分享几点:
1. 真诚学习
记得一次跟颜老师聊天时,他曾经给我提出一篇论文题目如何更加吸引眼球,如对仗工整等。我就记了下来,在接下来的文章或总结时经常按照他的建议,就如这次总结的标题,我是用“同课同构,有效改进,及时跟进,携手进步”,虽然在于大多数文笔较好的老师面前,或许这很差,但相对于自己以往的水平,感觉进步很大,并且终生受用。
还记得一次给我们组开了一命题培训会后,个别老师不但没到场,甚至说教了那么多年书,连命题都不会,这还要学习?我听了后笑笑,或许吧!至少,我个人感觉命题是越来越难,越来越有责任感。
原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安文铸教授说过,学习,学习,再学习,这是教师成长的唯一途径,是目前新课程改革形势下教师自身修养和自我完善的一把金钥匙。
对于教师来讲学习的方法有许多,教师间互相听课、听学术报告、上网交流、外出参观考察等都是很实用的学习形式。本年度我校教学工作主题的三个“有效”即:有效备课、有效教学和有效评课。英语组开展“同课同构,有效改进,及时跟进,携手进步”为主题的活动充分体现了教师的学习和相互学习。至于说听学术报告和外出参观学习考察不是每位老师都有很多机会的,如果有机会,希望能很好抓住。
当然,读书还是自我学习自我提高的首选。苏霍姆琳斯基曾说“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是我的教育信仰的真谛之一。” “如果你的学生感到你的思想在不断地丰富着,如果学生深信你今天所讲的不是重复昨天讲过的话,那么,阅读就会成为你的学生的精神需要。” “要天天看书,终生以书籍为友,这是一天也不断流的潺潺小溪,它充实着思想的河流。”
郑竹瑜老师借给我一本书,肖川的《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虽然我断断续续读了一些,但也是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下面我会引用到。
2. 学会听课
听课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方式。对于听课,不少老师是带着吹毛求疵的态度去的,我想这是非常错误的。个人认为,不管听什么样老师的课,你都要带着学习的心态去面对,你要善于抓住上课老师的优点,哪怕45分钟内你仅能学到一点,那也足够了。而不少老师听课的心态非常不好,是带着批评的心去听课,那么,这堂课哪怕老师上的非常好,你听得也会很揪心。就比如一堂英语课,专门盯住老师黑板板书的细小错误等,生怕评课的过程中没有就出不足的地方。这是非常不可取的。
有时教师听课也不一定非要面面俱到地注视课堂上的每个方面。根据授课者的特点和听课者的目的,可以适当有所侧重,一般说来,对熟悉的教师,由于对其班级情况有所了解,可着重就其课堂上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做跟踪式的动态分析;对一般的研究课,就着重看其在研究方向上的达成度;对于名家的课,宜着重领略其教学风格及其相应的学术思想在课堂的体现。听课应详尽记录课堂的教学过程,也记下自己的主观感受和零星评析。
在分析总结他人课时要注意比较、研究,取长补短。每个教师在长期教学活动中都可能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不同的教师会有不同的教法。听课的老师就要善于进行比较,研究、准确地评价各种教学方法的长处和短处,并结合自己教学实际,吸收他人有益经验,改进自己的教学。在分析他人课时,听课者还要注意分析执教者课外的功夫,看老师的教学基本功和课前备课情况。这种思考对自己也会有很大帮助。
记住:做21世纪的名师,不是比谁过去经验多,而是比谁学习能力强与反应快。
3. 学习中国传统文化
在以前的学习和工作中从没有真正接触过国学方面的知识,只知道是儒家学问,还有些封建思想意识,认为学这些也没有多大的用处,与自己的工作关系不大。其实不然,国学博大精深、历史悠久,是中华文化的精神脊梁。中国的传统文化以儒家为内核,还有道教、佛教等文化形态。传统文化凝聚了五千年来所有人的智慧,我们的先辈为我们提供了这么好的学习机会,我们有什么理由不把传统文化学好?我们不仅要学习传统文化,也要把它运用到现实当中,与时代结合,作为教师,我们有责任有义务让学生学习更多地学习传统文化,学会修身养性!因为文化能在个人的心灵深处形成势能,定向地释放与发挥,理智保持与直接欲望的距离,支撑起人们的精神空间,引导人们超越自我,溶入整体,成就事业。而中国传统文化就是一套完整的、独具中国特色的修身养性的学问,为任何一个民族所未见。作为教师,我们应有“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父慈子孝、兄友弟恭”、 “天人合一、以和为贵”等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思想。
教学中学会“中庸之道”
中国最古老的中庸之道其实讲究的就是“合适”,就是“刚刚好”。
中庸之道其实就是凡事不要太左也不要太右,不要太紧也不要太松;能够不偏不倚即为「中」。那么,什么是教学中的中庸之道呢?
第一、教师要奋进,但不要激进。为了取得更好的教学成绩,你不要牺牲自己的身体或学生的成长为代价。教书不要让自己不要太苦。作为教师,每位老师当然应该努力,但是也不能为了自己既得利益太辛苦;太辛苦了,以后做事就畏难、畏苦,就不能长久,不能持之以恒。你可以劳体,但不应劳心。当你以“苦”的心态对待每一节课,那么,学生的收获也“甜”不到哪里去。有的老师为了自己成绩,甚至弄虚作假,这更不可取。
第二、对待学生不要太苛刻:人与人相处,要懂得待人之道,最重要的,就是待人要厚道,要替人设想。尤其身为教师,要「待人如己」,甚至要「宽以待人,严以律己」,如果待人严苛,或者是过份放任,都不是处人之道。 对待每位学生你要尽力,但你不是救世主。还有,教师像虔诚的传教者。哪怕下面坐着的是一群异教徒,也要给他们传教。
第三、教学方法采用的中庸。
一些学校对于多媒体使用非常热衷,但用的过了,效果当然是适得其反。
有些老师巴不得自己课堂热闹非凡,但他没意识到真实的课堂上提出的问题应该在课堂上产生短暂的沉默,老师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不应该是学生都会的。应该有必要的沉默。
教学的最高境界是让学生的“心”动(而不是身动)。现在很多课堂上分烦乱动,就是学生的心不动。
第四、教师言行的中庸。
中小学老师是孩子的最后一道保护网。教师给学生一句话,可能会带来一生的信念。你的一言一行,可能会影响着最少100多位学生的心智养成。在课堂上,你自己一直以乐观向上的态度面对学生,学生会跟着你乐观。反之,你经常向学生宣扬社会的阴暗以及你自己人生态度的消极,学生会学着愤世嫉俗。在课堂上,你可以批评社会的个别不合理现象,但不能把我们当前所取得的进步批评得一无四处。你可以对某件事、某个人、某个单位甚至社会的不满,但你没必要让你的学生也要一样对其不满。
第五、教学思想和教学成果的中庸
学无定法,教无定法。现在有各种各样不同的教学思想,就英语而言:我们学校曾经使用过的“适当集中、反复循环、阅读原著、因材施教”张思中16字教学法,李阳疯狂英语,“语感阅读法”等,他们既然能自成一法,必有他们的可取之处,但我们不能全盘照抄,我们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论文撰写的态度:能自己写最好,若不能就记住:天下文章一大抄,抄着抄着都提高,要用自己的砖,别人的泥,盖自己的墙。你可以或者说有必要参考他人的研究成果,但不能抄袭。
4. 学会反思
一个老师写10年教案仍然是教书匠,而写三年教学反思或案例分析则可以成为教育家。
国际流行的教师成长公式:成长=经验+反思
“20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除非善于从经验反思中吸取教益,否则就不可能有什么改进”(波斯纳)
有人说过,一名新教师只要从教学的第一天开始,就对自己的每一个教育教学行为进行认真的反思总结,他很快就会成为一名名师。
“许多的教育探索并不需要高精尖的仪器与设备,它只需要一颗忠诚、明敏的心,只需要我们对那些视而不见、习以为常的事物进行批判性的审视,只需要我们不断咀嚼、反复琢磨、再三玩味那些理所当然、天经地义的常规和说辞,只需要我们试图去改变那些貌似合理的历来如此、大多如此的想法与做法,哪怕是一点点。”(肖川《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这就是教育反思。
反思不仅会提高教师的业务素养,也使老师的心态都发生了变化,心态一变天地宽,心态的变化会进一步促进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对于反思型教师舒尔曼(Shulman)层下过这样的定义:反思型教师就是经常回顾、重建、重现并能够对自己的行为表现和学生的行为表现进行批判性的分析。只要老师们在教学生活中都能成为反思型教师,那样离名师就只有一步之遥了。
当然,反思不只是个体的“独思”,还应该是“群思”。 “群思”有利于取长补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而英语组“老师A课堂展示------集体评课,改进不足,美化方案”这一环节就充分地体现了“群思”的作用。
5、 看待回报
人在做,天在看。
一些老师会抱怨自己付出很多,却得不到学生、家长和社会的认可,得不到同行和领导的肯定。总觉得自己的的付出得不到回报,自己也曾经有过类似想法,随着自己心态的调整,慢慢就会发现:不要常常觉得自己很不幸,世界上比我们痛苦的人还要多。付出没有回报,并不是真的没有回报,只是这个回报,不是你预期的回报而已。最少,你的经验得到了积累,个人得到成长。自然的法则就是这样,你做了注定没有回报的事情,他就不会给你回报。上天不可能,为了让你达到期望,而把回报施舍给你。不洗澡的人,硬擦香水是不会香的。名声与尊贵,是来自于真才实学的。认认真真做事,踏踏实实做人,有德自然香。事实上,真正的付出,是与回报同时进行的。在你为了爱一个人或做一件事专注到相当程度的过程中,你已经体验了你的生命价值,因为你在尝试中接近、追求你的理想。这自然就是一种快乐,哪怕其中也有苦,你也可以体验到苦中的乐趣。因此,在一个人付出的时候,过程中的体验,已经是回报了。人在做,天在看。只要你付出了,你迟早都会得到回报的。
最后,深深的祝福大家在教书育人过程中越来越从容、淡定、自信、优雅、喜悦、幸福。
上一篇:
嘉兴家教网:关于学生中的好感
下一篇:
让我们为学生的初中生活涂抹上幸福的底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