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嘉兴家教网www.0573yyjj.com
文章作者:嘉兴家教中心
编辑时间:2011/11/19
爱,这个话题太复杂,太深奥,太抽象。一年前这个话题就在我脑海中盘旋了,时至今日终于决定动手写下来。却惊觉这是我至今为止,构思时间最长,下笔最困难的一篇文章。因为太复杂,实在是无从下笔;因为太深奥,至今没能悟出什么道道;又因为太抽象,连表达都觉得困难。哎,不禁敬佩那些会描述情绪的作家,五体投地。
然而至少可以肯定的是,提到爱,联想到的都是美好,纯真,幸福这样美丽的东西。这让人憧憬的美丽,让我们趋之若鹜,爱,多么美好。是的,童话里的爱,故事里的爱都很美好。可是现实中的爱呢,还能留下多少?
生活中真正不爱孩子的父母少之又少。毫不夸张地说,每一个父母在心底里都有对孩子深深的爱。这是与生俱来的爱,不带有物欲杂质的爱,纯净又美好。是的,这应该是一个美好的开始。可是孩子对父母的感觉,从最小时候的依赖,慢慢转变成爱,渐渐地,在不同的家庭环境下,有的爱保持下来了,有的却慢慢消失了,转变成另外的情绪,这实在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十岁左右的孩子和父母之间的关系已经没有了最初的纯净美好。这世间最美的爱,竟在十年左右的时间里,演变成另一种剑拔弩张的关系,实在是让人心痛不已。为什么明明相爱,却在爱中丢失了最初的美好,难道我们不该反省自己吗?
爱已经在生活中悄悄地变了形。爱你,所以对你严厉;爱你,才逼你学习;爱你,才对你唠叨;爱你,才不让你去面对危险;爱你,才想为你做一切……我们这样做,都是因为爱。 因为爱,所以苛求,然后战争,最后爱变了模样,我们还说那是爱,却是以恨的形式表达着。这实在是一种让人无力的悲哀——在爱的名义下伤害——这多么让人沮丧。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我看着那么多用“恨”的方式表达着爱的父母——他们歇斯底里地吼着,责骂着,然后开始动用暴力。我有一种无力感,我能理解“恨铁不成钢”,可是教育一定要从恨开始吗?我也不敢说,等皮皮长大,我不会像那么多的父母一样,开始“恨铁不成钢”。作为旁观者,我也许没有发言权。
我只是越来越困惑:我的皮皮,我该拿什么来爱你,我该如何爱你。我真的能做到吗,像现在一样简单地只是爱着你。
很久以前我给自己的要求是:爱她就要做到理解,尊重,平等。
虽然她是孩子,在大多数人观念里,是比我们弱小,和我们有辈分差别的人。但是,我更希望,她当我是朋友。我这么希望,也在努力这样做。既然是朋友,那么做到“理解,尊重,平等”就容易得多了。
理解孩子,才能做到包容她。包容她的缺点,包容她犯的错误,包容她的不完美。理解她为什么大哭,理解她为什么和你对着干,理解她每一个行为背后的目的。这样建立在理解基础上的亲子关系才能做到心心相惜,心灵相通。尊重孩子,是平等的基础。尊重她的选择,尊重她的权利,尊重她的人格尊严。她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的,就让她去尝试,允许她失败,不嘲笑,不欺骗,不用父母的身份打压,不强迫她做不喜欢的事情。如果能理解,做到尊重,那么随之而来的平等就容易了。平等是爱的基石,平等才能对话,沟通,交流——然后相爱。
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可真不容易。作为人,谁没个脾气?没人敢保证自己能永远平静地理解孩子。是呀,我也有发怒的时候。说来好笑,我经常说爸爸对皮皮严厉,可爸爸从来没有打过皮皮,倒是自诩理解皮皮的妈妈打过皮皮。那天皮皮要和妈妈一起洗澡,妈妈就陪皮皮了,谁知皮皮洗澡的时候一直拉窗帘,把窗帘掀开。妈妈制止她,她反而变本加厉,趁我不注意,一下子把窗帘拉开。我恼羞成怒,拉好窗帘后,对着她的小屁股就拍下去了。说实在的,那一巴掌打得实在不重,比起以前我们玩游戏的时候打的屁股要轻多了。但是皮皮突然就愣住了,然后弯弯小嘴,看样子就要哭了。看到皮皮的样子,我才醒悟过来,懊恼得不得了,我赶紧抱着皮皮。她一下子趴在我肩上,然后放声大哭起来。皮皮应该是觉得委屈了。我赶紧跟皮皮说:皮皮,妈妈错了,妈妈不应该打你,可是妈妈看你一直拉窗帘,妈妈太生气了。我又赶紧把我的情绪解释给她听,很快她就不哭了。本来嘛,她哭就是因为委屈,可是妈妈不但道歉了,而且还解释了妈妈这样做的原因,就没什么委屈的了。接着,我和她继续洗澡,她再没有拉窗帘,而且她显得特别开心。这样的事情反而促进了我们的感情,她是感觉到了被尊重,妈妈也会做错事,向皮皮道歉呢,然后她选择了原谅。这件事上,我没有做到理解,但是我做到了尊重,并且理解她后来的情绪,皮皮还是觉得妈妈是可亲的。
是的,我做错事情,我会道歉,我把她当成大人一样,不会用自己的身份打压她。皮皮喜欢妈妈不只是我和她接触多的缘故,她和奶奶在一起的时间不比和妈妈在一起的少,但是她对妈妈显然是和所有人不一样的。当她觉得自己受伤害的时候,受了委屈的时候,她是只要妈妈的。伤心的时候只要妈妈,开心的时候和谁在一起都好——我喜欢她对我的信任。有时候奶奶会很惊讶地对皮皮说:你妈妈骂你,还在她那干嘛?到奶奶这里来啊!(别误会,妈妈可不会骂人,脏话都说不出口,奶奶说的骂人,是妈妈严厉的样子)确实,别人看了会很奇怪,皮皮被我“欺负”了,她还是抱着我哭。如果是换人“欺负”她,她就会说:我不要你,我要妈妈!这样的皮皮给妈妈太多的幸福。
我跟她在家里追着玩的时候,她经常叫:妈妈,你慢点跑。我就会对她说:你只能自己跑快点追上妈妈,妈妈是不会等你的。她只好咬咬牙加油跑。她很少捉住我,有时我前面没有路了,只好回头跑被皮皮抓个正着,她会很开心,大叫:我赢了,我赢了。我会笑着说:哦,我输了,我也玩得很开心。做游戏的时候,我很少让着她,偶尔她赢的时候,会特别开心。我是想告诉她:要赢是要付出努力的,不过如果输了,也没什么,我们玩了游戏了呀!这貌似和尊重不搭边,可我觉得这正是尊重了孩子在失败中成长的权利。我看到很多爷爷奶奶和孩子在一起玩,一直让孩子很容易地赢了,这是大人以自己是强者的身份,施舍的胜利。这么明显的施舍,孩子很快就会感觉到不平等。况且孩子也需要知道付出努力才会有回报呀!尊重在于每一个细节,只有把这样的观念深入骨髓,我们才不会做一些伤了孩子却不自知的事情。
皮皮奶奶经常说:就你整天和孩子说这个那个,她懂什么呀?骗骗过去就好了啊!我不认可,我觉得“骗”这个字就不应该出现在和孩子的对话里。真正尊重孩子,就不要骗孩子。否则孩子用同样的方式对待父母的时候,我们也只能打落牙齿往肚里吞。尊重是相互的,不是吗?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世间的因果联系是如此明确。
我在家里就要求爸爸说话,用上“请”“谢谢”“对不起”。爸爸有时候会很苦恼:做什么这么矫情?一家人要这么客气。还记得我们刚结婚不久,一天建强很生气地说:你每次打电话都跟我说“再见”,太夹生了!我只好解释说自己习惯了。谁知他又说了:你跟你爸爸妈妈打电话就不说。原来是这样啊,因为家乡话说再见好奇怪,我都是和妈妈说:那我挂了哦。算是再见吧!即使这样,我还是个很“夹生”的人。建强给我倒水,我一定会说“谢谢”,这样的礼貌用语就是习惯啊,很难不用呢!现在家里有了皮皮,妈妈也开始强制要求爸爸变得“夹生”,他要我做事,我一定会强调“要说请哦”。只有父母以身作则,才能潜移默化出懂礼的宝宝。这也是一种因果呀!
我经常听到这样的声音:你不听话,我不喜欢你了。你不……我不喜欢你了。这样的声音其实在告诉孩子:我喜欢你是有理由的,你要听话,要…… 可是孩子从来没有向我们提过要求。爱没有那么多的附加条件,如果有,也许那是爱得不够吧!孩子犯错误时爱她,孩子哭闹时爱她,孩子不可理喻时爱她。她哭的时候,跟着伤心;她笑的时候,陪她一起笑;一起唱歌,一起感受生活,一起走过风风雨雨。我想幸福其实就是这样简单。我们是平等地相爱着的。
这么久来我终于给爱的方式作了总结:给她想要的全部对爱的幻想。说了跟没说一样,我自己心里多少有点明白的。对不同的人爱的方式是不一样的。小心翼翼地去寻找自己的方式吧,爱孩子,真不是千篇一律的表达方式。
我给不了皮皮最好的物质生活,我只能给她一颗完整的爱她的心。我不知道是不是有一天我也会歇斯底里,会对皮皮无措伤心,会变得针锋相对,但是我要皮皮知道,到目前为止,我们还在相爱着。我们不知道明天,所以只好在每一今天好好相爱。
一些感悟而已。我有点迷茫,不知道为什么我看到的学生家长的爱都在悄悄变化。我固执地坚守着要保护的爱,真的会一直都在吗? 推荐文章: 写给孩子的一封信 父母的爱
上一篇:
伟大的母爱-作文
下一篇:
父母的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