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嘉兴家教网www.0573yyjj.com
文章作者:嘉兴家教中心
编辑时间:2011/10/19
对温岭教育现状的几点思考
一、教育均衡问题
教育均衡一直是温岭教育的大问题,在经济发展迅速的温岭,城乡经济和城乡居民收入差异已经不是很明显,但就是在温岭,一个人的出生地就决定其享受天壤之别的教育资源,确实不太公平,这里我们暂不谈城市化进程带来的影响,也不谈户籍政策和房产政策,因为这些靠我们教育部门无法解决,作为教育工作者,我想谈谈就目前这样的形势,我们力所能及的做些什么,以改变目前的教育不均衡问题.
1、 师资均衡
首先,凭心而论,上世纪末我们温岭的师资城乡是比较均衡的,那时我们考虑就业没有很大的功利心,只要求离家里近点,那时的我们家还在乡下。如今新分配教师的聘任制度也是完善的,所以新分配的老师也相对均衡,除了个别关系户和省优毕业生,当然在实际教学中,他们也并不一定很出色。所以导致师资目前的状况还是进城考的原因。进城考试实际上就是一种选拔,择优录取,这是导致师资不均衡的主要原因。
建议:
(1)健全教师聘任制度,城区学校向乡下学校招收优秀教师,必须付给乡下学校较高的培训费,此费用可以学校负担也可部分教师负担,可以保证乡下学校的教师培训。
(2)建立完善的进城考核内容,如可以参照教师的户籍、乡下服务年限等等。
(3)打破教师终身制,不合格教师可以转岗、待岗、解聘,这样使农村学校更有机会争取一批优秀的教师,淘汰一部分不合格教师。
其次,教师培训和再提高的机会不均等也是导致不均衡的原因。很可喜的近几年,我们看到了“送教下乡”,“支教”,教师校长进城挂职学习,但扪心自问,有多少是形式的成分?为凭职称,为公开课,为骨干考核名师考核,为了所谓的任务。这一些活动农村教师收益多少?
建议:
(1)建立名师、骨干教师轮岗制度,评上的教师必须到乡下支教,建立完善的考核制度,对支教业绩进行考核。
(2)建立完善的校长考核制度,不以校长评议搞一刀切,任用师德先进,有能力,肯努力的校长到农村学校,不是现在城区任何一个教师都可以在乡下当好校长的。
(3)多在薄弱学校召开研讨会,研讨薄弱学校如何摆脱个方面薄弱的问题,不是听几节作秀的课,请几个牛头不对马嘴的专家讲座。
(4)利用QQ群的形式进行教研探讨,建立名师群,学科教研群等。
再次,城区教师的成功机会和隐性收入和人脉关系驱使教师进城。城区学校教师大比武、优质课、论文获奖机会高,个人认为除了个别素质好的教师,大部分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城区学校公开课的档次高,因为大部分的研讨会在城区大学校召开。城区学校的教师带生问题还是严重,我想每一位家长都应该有体会,难道就不能禁止?一个电话,一次学生座谈就可以解决的问题,为什么非要等实名举报呢?请客吃饭,节日送礼或许是一些家长尊敬师长的表现,请问已经毕业的学生家长还会常常如此方式的尊敬您吗?
建议:
(1)任何形式的教师业务比赛都应做到公平、公开,每位教师都有追求平等的权利。
(2)严查带生,有偿家教,深入到学生中去、家长中去,与学校考核,校长考核挂钩。
(3)发《告家长书》,发动家长来监督老师的违规行为。
2、 生源均衡
请有关人员走走城里学校和乡下学校的教室,除了教室的美观等硬件差异,你们应该还能发现以下几点:(1)城里学校教室人满为患,乡下的教室空空荡荡,一般只有40个人左右;(2)城里学校教室里坐的学生衣着整洁漂亮,乡下的学生衣衫褴褛;(3)城里的学生用方言都能教学,乡下的老师教学必须用普通话。其实第一点反映出择校带来的生源人数不均,第二点折射出生源家庭经济基础不均,素质不均,第三点显示出乡下很多学校已经是民工子弟学校了。所有的原因,都是择校惹的祸!
为什么这么多学生家长择校?师资的原因已经分析过了,也不谈家长的从众心理及经济实力,这里只想说说有关制度带来的弊端。
招生政策:重点中学分配指标制度一直是择校的首要原因,分配指标按督导评估分数有依据吗?按学生的平均分有道理吗?农村学校和城里学校的基础相同吗?按学生数合理吗?在校生多就能分到多的指标,那就拼命收择校生吧!
建议:
(1)重点中学前几百名按学生上线分数录取,这样可以照顾办学条件好的学校;
(2)重点中学剩余名额按适龄学生户籍所在地的人数比例分,这样就可以杜绝择校的泛滥,送出去的孩子没机会享受分配指标。
(3)如果非要考虑平均分,建议小学毕业统一考试,把学生的成绩带到所在的学校,然后按动态评估,结合中考成绩,按进步分或退步分进行指标分配。
外来民工:外来民工的学习一直是头痛的问题,不能独立编班,但他们随亲流动性大,学生学习基础、年龄结构、民族信仰等差异很大,乡下学校很难让他们融入和本地生一起教学,学籍管理难度大,对教师教学能力考核难度也加大。
建议:
(1)每个乡镇应建立民工子弟学校;
(2)鼓励有爱心的社会力量创办民工子弟学校,政府给于一定的补助;
(3)对有能力接纳外来民工子弟的公办学校,教育部门应允许独立编班,并给予一定奖励。
择校制度:在温岭这个钱多人傻的弹丸之地,择校风气相对大城市有过之而无不及,扪心自问,教育工作者们,温岭有名校吗?有实行素质教育的吗?为何还要择校?因为很多学校需要择校,很多中介需要择校。其实选择好的学校还不如选择一位好的班主任重要。
建议:
(1)严格控制择校生名额,不要以考试成绩择校,这样会导致乡下优质生源流失,应优先考虑随亲就读的学生。
(2)建立择校摇号制度,做到公平公开,杜绝走后门现象。
(3)严格学籍管理制度,规定择校生不得回原籍就读、考试。
学校评价制度:虽说现在对学校评价重过程,轻结果,但检查的专家们有考虑到生源原来的成绩吗?社会对学校的评价是不是依然是几个温岭中学的问题?
建议:
(1)建立公开透明的评价制度,客观公正的反映学校的办学能力,并发布权威信息告之政府、家长乃至学生;
(2)建立动态评估制度、增值评估制度(上面已经提到).
3、 办学条件均衡
有序竞争和通力合作是学校发展的必要条件,如果办学条件不均衡,就谈不上合作和竞争.近几年温岭高考成绩就反映了这一点,重点中学之间存在竞争吗?初级中学也是如此,不知道领导们怎么看,是让一部分学校先强大起来,带动其他学校一起强大,还是首先就建立均衡的办学条件,使学校在均等的机会上共同强大.答案不用多说,看看新河镇的初级中学的质量就知道了,看看城区学校的进步就知道了.一个乡镇只有一所龙头学校,势必会导致一枝独秀的局面,还有竞争吗?有的只有择校的产生和一些不公平的产生.正如我们的制度强调不能分快慢班一样.
建议:
(1) 在每个大乡镇发展两到三所中学,形成有序竞争的氛围.如新河镇中和长屿中学.
(2) 加强这些学校的交流,包括校长的轮换,确保必要的合作.
(3)政府对教育的投入也要均衡,尤其是人口密集地区的薄弱学校.
二、 精英教育问题
高考的惨痛教训让很多人都在反思精英教育问题,反思的最后结果是:高中骂初中,初中骂小学,小学骂幼儿园,幼儿园骂孩子他妈.精英的缺失是教育的问题,但教育的问题是体制的问题.义务教育成果以平均分衡量简直是笑谈,是的,孩子的智力都差不多,但情商爱好兴趣差别很大,抓平均分只能导致更多的师生冲突,更多的厌学,更多的流生,更多精英的夭折.某校学生的离家出走,某校老师要求成绩差的学生退学,某校的老师要求学习好的学生故意考差点.都是平均分造的孽啊!后30%的学生能学到什么?基本的知识和生存能力就可以,但为了平均分,他们成了危险的人群.而所谓的精英学生,他们不考虑自己的兴趣,为了应试,不愿意做一些额外的习题,他们在乎的是他们的排名能不能分配到重点中学的指标,这样的态度精英能出现吗?
下面就小学初中高中三个阶段精英的流失谈谈肤浅的想法.
在目前来说,小学是义务教育的起点,但幼儿园的小学化已经使孩子早就遭受了被学习的折磨,孩子一进入小学就成了学习的机器,有些孩子甚至一到小学就被贴上了差生的标签.另外,教材的选择也是值得领导考虑的,比如数学教材时间跨度大,连贯性差,面广但都是皮毛,没有实质内容,学生基础难以夯实.还有小学取消了统一考试,教师教学成绩上的压力明显减少,这一点从放学的时间,作业的批改和辅导时间就可以看出.
建议:
(1)对小学实行统考,尤其是小升初考试更要严格把关;
(2)选择合理的教材,取消一些重复性的教学内容和环节,多一些操作性的知识;
(3)加强和初中的衔接研讨,教学内容也是如此;
(4)实施分层作业,适度开展一些学科兴趣小组和竞赛小组.
初中教学是精英教学的关键,也是打好学科基础的关键.对精英们来说,学习的兴趣,学习的习惯,学习知识的系统性都可以在这一学段培养.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个性变得鲜明,有些学生甚至学习变得有功利心,因为我们初升高的分配指标,因为我们的平均分.其实义务教育也不能保证人人都成才,受教育是义务,不成才是权利!
建议:
(1)个别学生还是要参加一些为精英而设的竞赛,把目光放远,而不要只停留在本校的排名;
(2)在学校设立竞赛小组进行培训,竞赛获奖在中考中可以加分;
(3)现行的体育考试制度导致一系列的不公平,学生的发育体质的不同、兴趣爱好的不同、性别不同,而现在的标准已经沿用了若干年,很旧的标准了,建议考试内容让学生自主选择(比如九选三);
(4)仿照绍兴的做法,在初三第二学期实施一次简单的考试,让一部分人提前上职业高中,剩余的学生参加普通高中考试。
(5)改革重点中学分配制度(上面已经提到),设立重点中学奖励制度。
(6)加大中考试卷的难度(语文多考课外的,社会闭卷考试),考虑学生升高中后可持续发展。
对于不同高中教学,本人觉得绩效现在才初现端倪的情况下,高中老师已经做的相当不容易了,至于精英出不来,初升高的招生政策和高中学校的均衡问题占主要原因。近几年,二中进步很快,因为有新中的竞争,温岭中学的竞争对手呢?是外地的学校吗?老百姓又怎么知道数据宣传的真实性。精英教学温岭的龙头学校应该负重要责任。至于理科和文科的差异,不用多说,看看温岭日益增长的经济和市民日益倒退的素质就明白了。
建议:
(1)温中减少招生人数,多余的教师参与到初中教学,有几所学校证明,高中老师回到初中教学,起点高,目光长远,还是能培养初中的精英们;
(2)大力发展二中和新中,使之能于温中抗衡,制衡一直是古代管理的艺术,只有这样才有竞争,达到共同提高;
(3)部分普通高中实行学区内招生,并给予在学区内就读的学生减免一定的费用;
(4)真正落实书香校园,在学校内组织文学沙龙和一些文学社团;
(5)文科的进步文化内涵的提升是一项长远工程,希望领导们不要只看眼前的业绩。
三、 减负问题
减负口号喊了好几年,现场会也在我们温岭召开了,不知参加会议的领导专家有没有真正的钻到学生的家里。越来越重的是学生的书包、学生的脚步、学生的压力,我想越来越重的是不是还有领导的心情。制度都有了,责任状也都签了,执行的力度呢?周末公园里都是幼儿园的孩子,那些青春年少的人呢?去看看补习班就知道了,艺术补习、任课办的学科补习人都坐的满满的。学生书包里有学校的假课表、真课表、补习课表。教师学校一直盯着学生的分数,不择手段提高平均分,这样的现象已经泛滥成灾了。
1、课程设置
浙江省统一的课程标准我们温岭有几所学校真正在实行的?艺术课程、技能课程、实践课程在文化课程面前悄然隐退,试想这些课程都能按要求设置的话,我们的孩子还需要花钱上艺术班吗?当然把艺术作为事业的孩子除外。其实学校的艺术课程对孩子的生存能力和修养完全已经足够。
建议:
(1)开齐开足课程,教育部门加大督查力度,把这个结果作为学校考核的重要指标;
(2)不要总是罪不责众,普遍的现象更应该引起重视,发现一处查处一处;
(3)严禁艺术课教师在外办班,提高艺术课、技能课教师的地位(如分类考核、职评、外出学习的机会等等)。
2、时间设置
学生在校时间有了明确的规定,实行了吗?学生到校越来越早,变相占用时间的现象非常突出,小学部分学校中午都没有休息时间,中学更不用说了。初一初二夜自修非但没有取消,有些学校干脆办起住校班应对检查。教师的上班时间一般都从早上7点到晚上8点30分,而且中途没有休息时间,起的比鸡早睡的比狗晚的日子年复一年,自己子女的教育怎么办?有特殊情况找政府办事情从哪里挤时间?
建议:
(1)全市范围取缔初一初二夜自习,外学区住校生集中完成作业;
(2)严格控制学生在校时间,多抽时间在上班前去学校检查,并把检查结果告之家长;
(3)制订午休不得上课的规定,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或者休息。
(4)严厉打击有偿家教,处理力度要加大,这个可是学生家长都怨声载道的行为(前面已经说过)。
3、教学艺术
怎样做到减负又不减质,这个应该是教育部门着重应思考的问题,如何做到应试、能力发展、体质发展、心理健康发展的共赢?怎样完成从有效教学到高效教学的飞跃?
建议:
(1)教育行政部门特别是教研室任重道远,多深入到一线教师的课堂中去(这个已经有计划);
(2)由教研室牵头,组织部分教师去一些有经验的地方挂职学习;
(3)正确引导课堂教学中多媒体的使用频率,不要再由电脑操控人脑,课件的使用没有使学生实现真正从模仿到理解的转变;
(4)加强有关随堂作业检测、有效校本作业的课题研究,并在全市范围推广;
(5)少一些不必要的检查和创建活动,脚踏实地,让校长教师把精力投入到教学中去。
上一篇:
粗心的爸爸
下一篇:
学习永无止境——一位大学生的独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