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嘉兴家教网www.0573yyjj.com
文章作者:嘉兴家教中心
编辑时间:2012/7/21
《菜根谭》一书中多次引用佛教的主张和耶稣的说教,专就佛教而言,它的学说与实践是由知与行两个方面组成,如无常,无我,苦以及十二因缘等等,都属于知的方面;八正道,四圣谛等行的因素占多;至于修行,膜拜,涅槃,跳出轮回等都是行的内容。佛教的行是没有任何伦理色彩的,是纯粹式修行。佛教的另一个特点,它讲的大部分是人死后的事,如地狱,轮回等,它是“鬼学” ,讲的是“鬼”事。基督教文化注重的是“天”,讲的是“天学” 。
如果把中国文化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认识,理解,欣赏等等,这些属于知的范畴;一部分是纲常伦理,社会道德等等,就属于行的范畴。纵观中国思想发展史,就不难发现,在行的方面产生深远影响的主要是儒家,而在知的方面起决定作用的则是佛道二家。谈中国思想史,离不开儒道佛三家,说中国文化,也离不开儒道佛三家,但儒道讲的是“人学”,注重的是人(强调社会的伦理色彩,张扬三钢六纪,解决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子不语怪,力,乱,神”就是证明。)和佛教讲的“鬼”学,基督教讲的“天”学,有着根本的区别。如果佛教,基督传到中国以后在形式上不做一些伪装(如:披上“孝”的外衣),不适应儒道两家所倡导的三钢六纪,那是无法生存的。
儒家哲学思想的精髓是“中庸之道”。中庸之道是目前全世界最为重视的合理主义。它注重人在处世的行为及态度上的“适度”。要求人们时时检点自己的行为和心态,不断地反省自己的言行举止,辩察,修正其中的丑恶,提高自身的道德水准。以求在为人处事上达到理想的效果。中庸之道的关键是对人的思想及精神世界的构建,重在时时刻刻对人的灵魂进行洗礼,让灵魂保持纯洁,高尚,以及正直。中庸不是教人软弱,而是教人自立,自强,自信,自息,“中庸之道”是一种理想状态,是做人的最高境界,也是完美境界,它是无法达到的,但可以无限接近。
孔子的中庸思想:中,即不偏不倚;庸,即平常。内在的逻辑是:尚中——是中庸的逻辑起点;时中——是中庸的内在本质;中正——式中庸的规范准则;中和——是中庸的理想目标。尚中的基本内涵是“无过无不及”;时中的基本内涵是“无可无不可”;中正的基本内涵是“礼仪;中和的基本内涵是天人和谐之美。其中,“尚中”观念为传统所固有,为孔子所继承。“时中”,“中正”及“中和”的观念是孔子对传统“尚中”观念的丰富和发展,也是孔子中庸思想的核心所在。
上一篇:
梦中的巴黎
下一篇:
再谈人生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