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嘉兴家教网www.0573yyjj.com
文章作者:嘉兴家教中心
编辑时间:2012/5/5
100年前,美国一位非常著名的心理学鼻祖威廉。詹姆斯曾经把婴儿期说成是一个繁花似锦.匆忙而迷乱的时期。在大多数人的心目中,新生儿和婴儿是毫无能力的。很多人会认为培育好新生儿和婴儿就是让他们健康发育,等他们会说话会走路之后,才能开始对他们进行教育。其实我们太低估新生儿和婴儿了,从研究结果发现新生儿是非常令人惊异的。根据生物学.生理学.心理学等学科的研究,人生来就具备一种特殊的能力。这种能力是隐蔽地潜藏的能力。这种潜在能力就是人们常说的天才。天才并不是我们平常所认为的那样只有少数人才具有的天赋,而是每个人都具有的。可是要想完全发挥这种潜在能力,并不是很容易的。教育的目的就在于使孩子的潜在能力尽可能的发挥出来。只要充分发挥出这种潜在能力,也就把孩子培养成了天才。然而现实生活中天才是极少见得,这主要是因为教育的不得法,人们的这种潜在能力未能得到应有发挥。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出更多的天才呢?最重要的。就是及早引导孩子自由地发挥出这种潜能。儿童虽然具备潜在能力,而这种潜在的能力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在逐渐减少的。也就是说如果儿童刚出生时的能力是十成,从一生下来就对他进行理想教育,那么这个孩子十成的能力就可以完全发挥出来。如果从孩子五岁开始教育,即便是教育的非常出色,那也只能发挥出她八成的能力。而如果从十岁开始教育的话,教育的再好,也只能发挥出六成的能力。换句话说,教育开始的越晚,儿童的潜能发挥的越少。
那么怎样才能避免孩子潜在能力的浪费呢?越来越多的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强调;教育必须从婴儿出生那天开始。俄国著名心理学家巴浦洛夫说;婴儿降生第三天开始就迟了两天。早教育越早开始越好。这里的早期教育不等于开发智力,不是说一味地灌输知识,而是注重孩子素质的全面的发展,包括性格培养,非智力品质培养等。
我们说了这么多早期教育的重要性,那么可能很多家长要问了到底怎么教育婴幼儿呢?
用各种信息刺激新生儿的感官细胞是发挥他的潜能的重要手段。婴儿从出生到六个月,每分钟大脑会分裂25万个细胞,这时候不断的用各种丰富而适宜的信息进行刺激,可以使这些细胞膨胀。智力曲线表明,0至3岁是儿童大脑发育的关键时期,如果大脑接受了充分而适当的外界刺激,其智力水平将发展到相当高度。所以说,丛生下来到三岁之前,是最为重要的时期。因为这一时期,孩子的大脑接受事物的方法和以后是不同的。
刚出生的婴儿不具有分辨人的面孔的能力,到三四个月,或五六个月的时候,他就能分辨出母亲和别人的面孔了,知道认生了。但她只是并不是对面孔的特征进行这样或那样的分析之后才记住的。而是在反复的观察中,把母亲整个面孔印象原封不动地做了一个模式印进了大脑之中。婴儿的这种模式识别能力,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对三岁以前的婴儿教育就是模式教育。婴儿对多次重复的食物不会厌烦,所以三岁以前也是硬灌时期。婴儿依靠类似动物的一种直觉感,具有在一瞬间掌握整体的模式识别能力,这是成人远远所不能及的。她的大脑还处在一个白纸状态,无法像成人那样进行分析判断因此,可以说他具有一种不需要理解或领会的吸收能力。换言之,如果你把正确的模式,经常反复地灌入幼儿尚未具备自主分辨好坏能力的大脑中的话,他也会毫无区别地大量吸收坏的东西,从而形成其素质。
就像老人常说的;三岁看老。孩子到三岁时,就已形成了长大之后一些基本性格的素质。如果我们仔细的分析所有的人,度毫无例外地能从他们身上看到其三岁以前的环境,以及这种环境对他们性格形成及素质的影响。所以模式时期决定了人的一生。
给三岁以前的模式时期应该硬灌大质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反复灌输语言.音乐.文字和图形等所谓奠定智力的大脑活动基础的模式;另一方面则是输入人生的基本准则和态度。
1;让音乐激发孩子的潜能·
宝宝的领悟力越来越好,随着节奏和优美的音乐,会自觉摇晃身体。这是宝贝体现音乐潜能的信号!还等什么?赶紧抓住信号,通过欣赏和游戏,更好地开启宝贝的音乐盒,让宝宝能成为明天的莫扎特做好充足的准备. 音乐是幼儿智慧的源泉,欢快、柔和、优美的音乐,能培养幼儿良好的感受性和丰富的想像力,进而美化他们的心境,陶冶他们的情操,促进他们的发展,我认为一个良好的,多方面的音乐活动环境,使幼儿自然而然,潜移默化的接受音乐的洗礼,对幼儿的身心起到一种熏陶和感染的作用,以进一步促进幼儿各方面的发展,也正是在这些活动中,幼儿体验到集体创造的快乐,学习与他人非词语的交流,默契合作,学会理解,接纳和欣赏他人,从而激发幼儿的音乐潜能。
一、 音乐教育有助于幼儿情感的发展
情感是人的社会化的一个重要方面。音乐教育起一种特殊的美感教育,它把旋律、节奏、和声、声调等音乐要素有机地组合起来,将美好的情感付诸声音的表达中,能拨动幼儿心灵中的琴弦,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情感 体验。当幼儿唱着《好娃娃》这首歌时,他们会懂得尊敬长辈才是好孩子。歌曲《小小蚂蚁》告诉幼儿团结起来力量大,《拉拉勾》使幼儿体会到友爱的快乐 …… 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因此,无论是从教育方式、 教育手段还是从幼儿的接受心理来看,音乐教育在培养幼儿良好的情感方面均具有独特的效果。
当然,幼儿情绪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这就需要家长在音乐教育中注意因材施教。如让情绪极不稳定的幼 儿多听一些平和的轻音乐,能起到稳定情绪的作用;而对那些情绪低落的幼儿,则宜让他们多听一些激昂的乐曲,以调动他们的情绪,使他们逐步形成活泼开朗的性格。
二、音乐教育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
心理学方面来看,儿童社会化的发展终结在善于协调各种关系,并在一定社会秩序中达到相对自治,这是一 种相互作用的关系。年幼的儿童在家庭里往往只处于服从的地位,或处于撒娇邀宠的 “ 小皇帝 ” 地位,要发展 平等自治的伙伴关系是很困难的。但在音乐活动中,我们可以使幼儿逐步体会到活动规则对活动本身的保障作用。
首先,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它本身包含着许多规则,如节奏、音高 等。只有严格遵循这些规则,音乐才能 表现出优美的旋律。通过音乐活动所获得的这种规则意识会对幼儿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在感受音乐、表现音乐的活动中理解并遵守这些规则,以增强幼儿的规则意识。
其次,音乐教育活动能够提供在其他各种教育活动中相对缺乏的与同伴的共同活动(尤其是音乐游戏)。 在儿童发展中,恰恰是这种相互作用的平等交往的环境中,孩子们才能理解要把活动进行下去,必须遵守规则。这时,规则不再是成人强加于他们的了。这种自觉遵守规则的意识为幼儿今后遵守社会规范、适应社会秩序 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音乐教育有助于幼儿语言的发展
皮亚杰认为, “ 语言导致行为的社会化 ” 。有了语言,人们的内心活动才能彼此进行交流。因此,语言的发展是儿童的社会化的一个重要方面,而音乐教育具备了促进幼儿语言发展的诸多因素。 作为音乐教育之主要形式的歌曲都包含两个部分:歌词与旋律。歌词再配上动听的旋律,便特别为幼儿所 乐于接受、吸收。让幼儿多听优美的歌曲,能使幼儿积累许多精练、优美、富有感情色彩的语汇。
随着幼儿经验的积累和情感的发展,随着语汇的丰富和会唱的歌曲数量的增加,多数幼儿会产生一种想自 编自唱的冲动。此时,家长应当有意识地加以引导和鼓励。因为这种创造性的活动,不仅有助于幼儿丰富语汇、掌握句式,而且能使他们体会运用语言(创编)的快乐,这对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会产生积极的推动作 用。总的来说,幼儿在音乐教育中获得的语言既丰富又牢固,这是单纯的语言教育所无法比拟的。
音乐教育不仅对幼儿的一般意义上的语言发展有促进作用,还有助于他们特定意义上的语言 —— 交际语言的发展。这种语言必须在交往中才能学会运用。
上一篇:
嘉兴家教:如何教育好孩子
下一篇:
用什么方法教育孩子最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