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嘉兴家教网www.0573yyjj.com
文章作者:嘉兴家教中心
编辑时间:2012/4/29
体现出中华文明独具特色的文化性格。这便是笔者对于陈来教授此书的读后感想,其中也许不乏对于原作的歪曲和理解不足,...
“先秦诸子百家,何以儒家能够一家独大?”相信这是很多人都思考过的问题。
一般来说,大家普遍倾向于从政治的角度来剖析,用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对立,用儒家思想作为政治统治的工具,用阶级立场和政治需要这些方面来说明汉朝以后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的由来。但即使这样,所能提供的,仅仅只是统治者需要儒家思想的理由为何,而并非儒家思想为普遍大众所认可的原因所在。
因此,对于这一问题,仅仅从政治的角度来分析是不够的。没有统治者是凭空出现的,也没有统治者可以凭空创造出一套理论与价值体系来作为其统治正统性与合理性的证明与保障。任何政治斗争,都源自利益的冲突。但是何为“利益”?这确是一个观念上的问题。当然,对于利益的定义,仅仅只是政治斗争的因素之一,因为就像利益的获取首先需要对于基本生存的保证一样,观念之外环境的制约也在政治斗争中起着关键作用。但环境毕竟只是环境,人们对于相同的环境却可以有不同的反映,这便是观念的作用。所以,当人们以生存保证之上利益纠葛而产生政治纠纷的时候,观念或者说价值所起到的影响,就成为了一个不容忽视的要素。
于是,当我们站在更高的角度将政治本身也作为人类文化的一部分而非全部来考察“儒家思想何以成为主流思想”这一问题的时候,将价值观念观念而非政治立场作为考察对象,也许会令我们对问题本身有更为全面的认识。
陈来教授的《古代宗教与伦理——儒家思想的根源》,就是从对中华文化早期的宗教观念与伦理观念的发展,来对儒家思想的产生加以考察的。而从其中我们可以发现,儒家思想作为一种指导人们价值取向,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起到重要作用的思想观念,其中很大一部分是直接三代以来的传统,是早已有迹可循并融入了整个早期中华文明的观念。也就是说,儒家思想并非只是在春秋后期由孔子及其门人所创立的一个学派,其本身所代表的就是自古以来在中华文明中占主流思想的价值观念自身的发展。
由此可见,应该问的不是“儒家思想为什么会在汉朝以后成为主流思想?”,而是“为什么在战国时代作为主流思想的儒家思想会受到其他思想的挑战?”
在书中,陈来教授分别对儒家观念中重要的“天命”、“礼乐”、“德行”的由来做了详细的考察,并结合文化人类学和宗教学的诸多理论,说明殷人多神崇拜中神的不完全人格化与对人世的注重与周初自然宗教向伦理宗教的转向是儒家思想直接的源头;而周代的礼乐文化与德政观念的发展,也是由儒家直接继承的。
所以,从思想文化的发展脉络来看,并没有一个和儒家思想对立的另一个主流思想存在,所以也就不存在儒家思想何以成为主流的问题。或者说,主流思想与儒家思想本身就是对同一对象的不同指谓,是中华文明最具特色精神风貌与文化性格的体现。
当然,主流并不代表全部。而且仅就主流本身而言,也必须依赖其他多元化的意识形态的产生,其本身才可以不断的发展。这点从以后中华文化的发展脉络也可以看出来,从《易经系辞》中引入宇宙发生论到宋明理学对于心性的重视,儒家思想都是在不断的吸收着道家,佛家等非主流思想中重要的观念来完善和发展自身的。而这,也从侧面证实了,儒家思想并非只是单一的某个思想体系或者学术派别,而正是中华文明的主流文化本身。所以只要中华文明不消亡,儒家思想便会作为文化生命最为根本的内核一次又一次的焕发出生机,体现出中华文明独具特色的文化性格。
这便是笔者对于陈来教授此书的读后感想,其中也许不乏对于原作的歪曲和理解不足,也参杂了很多个人的感想,还望大家不吝赐教,共同交流。
上一篇:
嘉兴家教:《最后一头战象》读后感
下一篇:
《挪威的森林》之读后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