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来源:嘉兴家教网www.0573yyjj.com
文章作者:嘉兴家教中心
编辑时间:2011/12/21
初遇史铁生先生是在学习人们熟悉的高中课文《我与地坛·节选》时。当身体残缺的先生在历经绝望,迷惘,苦难,终于用纸笔在报刊上碰撞开一条道路,再次回首那“活到最狂妄”却“忽地残废了腿”的年龄时,沉淀下的更多的是真诚扣问命运与人生后的淡定、坦荡与对爱的怀念。历尽沧桑的古园,充满生机的景物,生与死的沉思,从生命绝境到对普遍生命意义的超越,对母亲爱的怀念……先生以自由、沉静、思索、诗意的文字将一切娓娓道来,带给我心灵深处的共鸣,给予处于烦乱疲倦生活中的我灵魂暂时的宁静。从那时起,我便深深爱上了先生平实却温暖的文字、先生睿智易懂的哲言。
“一个人,出生了 . 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 ; 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个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他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既然不必急于死去,剩下的就是怎样活的问题了。最终,命运将先生弄到了写作路上,一条成为其生命存在的路。“活着不是为了写作 . 而写作是为了活着。”他这样回答记者关于人为何写作的问题,“不至于自杀 ” ,“写作便是要为活着找到可靠的理由,终于找不到就难免自杀或还不如自杀。”虽然先生的躯体早已被固定在床上,固定在轮椅中,然而先生的心魂总在写作的夜晚通过纸笔去到另一个世界,为灵魂的安定寻找理由。在这个文坛内外众声喧哗,写作动机日趋杂乱商业化的时代,先生就像那个执拗的孩子,在病重之际仍坚持用对生命意义不肯放松的眼睛看这世界。 2002年 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授奖词这样评赞先生的写作 “ 他的写作与他的生命完全同构在了一起,在自己的 ” 写作之夜 “ ,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心。 …… 当多数作家在消费主义时代里放弃面对人的基本状况时,史铁生却居住在自己的内心,仍旧苦苦追索人之为人的价值和光辉,仍旧坚定地向存在的荒凉地带进发,坚定地与未明事物作斗争,这种勇气和执着,深地唤起了我们对自身所处境遇的警醒和关怀。 ” 先生的思想和文字总是那样的明净、纯粹,不曾神神鬼鬼。 无论是他的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还是对熔铸着个人思索的对灵魂意义的追问,都有着一种真诚而感人的力量,如同他的人一般。 先生认为写作是需要真诚的,因此他在写作的时候,总是先给自己减去负担,劝自己别去想这一回能写得多么好,能够在哪儿发表,甚至得一个什么奖,这一回只当是闲来无事自己跟自己说说话,写一篇废品吧。所以,先生的写作从不作状,而是常常省察自己的内心,描写一切真实的。
左右苍茫时,总也得有条路走,不能再用腿趟路的先生,便用笔去找。而这样的找,让先生后来发现了利用写作的史铁生,利用世间一颗最为躁动的心走向宁静。生与死一直是先生文章的一对主要命题。十几年来,先生在轮椅上日复一日的沉思默想,想着生命的源起,想着生命的价值。在不断追问生命个体的过程中,先生为自己、为人类的困境不懈地求解。莫言将表现人类原始的激情、生命力、性的原欲作为文学主题,余华在血腥中反思人性的丑恶处,在高尚中表现生命的承受、坚持,而先生则是在个人的生命体验中求解生命的根本。 《病隙碎笔》中先生这样写道“我就是活出了一些 “ 问题 ” 。所以,我总认为 “ 问题 ” 才是文学产生的根本原因,因此我更感觉文学之根并不在于过去而在于未来,未来会不断向作家提出一些 “ 问题 ” ,当然这些 “ 问题 ” 很可能古已有之,但不会因为前人曾对这些 “ 问题 ” 作过回答,现在的作家就无所作为了。这些生命的疑问,或者关口,其实无论古今,人人都是要过的。”先生曾坦言,在双腿残废,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去路之初,“死”对他是一种诱惑,每天每夜总渴望就那样死去。然而,因为死的耽搁,死期的延缓,先生活着,并对“死”这个人人恐惧的未知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死,不过就像我们没出生那样,不过是借助了我们自己的恐慌来伤害我们,只要我们坦然正视它,那么它也就没什么可怕的。或许因为总是与死十分接近,先生对死更加的从容,在《轻轻的走与轻轻的来》中当死神站起来对先生说“嘿,走吧”,先生说他“不会犹豫,不会拖延”。在先生看来徐志摩“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这句诗是对生死最恰当的态度。无数次,当与人谈到死亡这一沉重的话题时,先生总能漫不经心,微笑以对。孔子曾说,不知生,安知死?先生却觉得,不知死,安知生?当一个人对死有了深刻的感悟之时,再回头看“生”又怎能不更加明了。先生眼中的“生”必是包含了困境的。在《好运设计》一文中,先生用与读者直接面对面的方式,亲切娓娓道来令人信服的方式将我们带入一个好运人生设计的过程,身体残缺的先生设计了一个渴望的健康人生,赋予其一切的幸运,然后为了让其生命有意义而不断的加入困境,最终又回到了原点。然而我们不能说先生的设计是无意义的,因为我们不得不承认困境与克服困境使生命有了过程,而这些过程正是生命的意义与价值。因此,先生敬重着自己的病,把它看作是一个强大的对手,是命运对他的锤炼,虽然有点无可奈何的味道,但先生却能从中获益,从中增添了智慧,把生命的意义看得明白。
“爱”是先生文章的另一主题,先生说是亲情和友情,是爱使他缓期执行自己的死亡。如果说对生命本质的探求,对人类困境的求解使先生的文章充满哲意的话,那么对亲情的感悟和回忆便使得先生的文章温暖而动人。无论是《我与地坛》中对母亲独特爱的体悟,还是《奶奶的星星》中对奶奶的回忆,温情总如潺潺流水,浸润着每一个文字。爱使处于绝境中的先生感受到了生的诱惑。爱就是生命的诱惑, 是精神性生命的诱惑,是生命意义的诱惑。 但是,爱,或者友谊,不是一种熟食,买回来切切就能下酒了 ; 爱和友谊,要我们去建立,亲身投入进去,在付出的同时得到。在付出的同时,我们必定已经改换了一种心情,有了一种新的生活态度。
无论是生死、命运还是爱情、亲情,先生的思想总能触到人心最柔软的地方,然后将温暖扩大,将宁静导入,在喧嚣的尘世开辟一片供人沉思的绿林。在那里,生命长流不息。
上一篇:
《徐茂和他的女儿》读后感
下一篇:
孩子们,你们过得好吗?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