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嘉兴家教网
文章作者:嘉兴家教中心
编辑时间:2011/7/27
曾经,四大文明古国古印度、中国、古埃及和古巴比伦屹立于世界之列,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中的三大文明古国从世界上销声匿迹。而只有中国依然延续至今。
为什么中国能够保存下来,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很多人对中国进行解读后得出了结论:中国是一个最擅长于进行母教的国度。中国的女性是伟大的,从孩子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母亲就扮演着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从说话、行走……无不亲自教育孩子。哪怕一个小小的动作,一句不经意的话语,一本校书等会都孩子留下深刻的影响,就像一个男生如果真正的读懂《治家格言》,可以影响两代人;但是一个女生如果真正的读懂《治家格言》,则可以影响四代人。可见,母教的重要性。
历史上,周文王的母亲是中国第一个进行胎教的人。她认识到,母亲所接触到的外界事物都会感应给胎儿,并对其产生一定的影响。如接触恶的事物就会产生恶,接触善的事物就会产生善,所以形象、音乐尤为重要。她晚上就命乐官朗诵诗歌,演奏高雅的音乐给她听。因此,周文王一生下来就很聪明。今天看来,胎教是非常科学的。非常值得我们后人的借鉴。
当然,孩子是否能够得到好的教育,还会取决了这对父母结婚前的修养,教育程度等。结婚后的家庭背景以及整个家族对孩子的影响。这便是家教。家庭和家族对孩子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一个家庭背景好,受教育程度高的家庭,对自己的下一代来说,父母也不会希望自己的后代比自己差,都是想让孩子更有本事。贫穷的家庭更是如此,但是要改变这个家庭的贫穷面貌,唯一的出路就是搞好教育,因为教育可以改变人的一生,因为“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一个家庭,每一位家长的愿望。出发点是好的,可是最后有多少能够实现?这也应该是值得家长思考的问题,我们家长做到了真正教育孩子的启蒙老师了吗?现在,很多家庭都是独生子,都把男孩子当成了公子,把女孩子当成了公主,不是说不能爱自己的孩子,而是不能过度,不能过于纵容孩子。因为孩子的学习和模仿能力太强,一旦家长不能以身作则,规范自己,又怎么能够教育好孩子。孩子就想一棵小树苗,如果你想把它修剪成很漂亮的盆景,那是要在树小的时候,如果等到树长大了在去修剪,根本就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只能让它随心所欲,自由发展。
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打地洞”,“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等等,虽然有遗传的因素,但是遗传绝不是百分之一百,有歌曲叫《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呢!只能说家庭教育好,家族影响大会给孩子提供更好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解决了孩子基本的教育困难。为孩子的教育创造了良好的后天性教育保障条件。
但是无论家庭教育是多么的好,始终是有界限性的。还得要老师,不是所以的老师都能够教出好的学生,至少能够让孩子受到更好的教育,那需要名师。因为名师注重的是技术性的教育。俗话说“名师出高徒”,“师出名门”。自古以来,孔子、孟子等就是这样的名师,以至于前来拜师的弟子甚多。现在很多人认为,自己很富有,要寻找名师实属容易。其实,名师易找,人师难求。名师不是用金钱就能找到的,一切只能讲求因缘。缘分到了,自然会遇上名师,即便早夕亦终身足矣。.
自己的德行,文化知识得以储备时,更要考虑的是自己的生存,即行教,或者生存教育,行教最基本的是要知道自己想入哪一行。不管是三十六行,还是七十二行,都需要从中找到自己喜欢的,适合自己的一行,找准自己的人生目标,朝着那个目标努力奋进,迟早都会实现。如果没有找到一个属于自己的人生目标,就只能像在天空中断了线的风筝,没有了方向,只能随风飘,虽然过程会是快乐,自由的。但是,从此再也不能在更高的地方飞翔,很多更远,更美的景观再也与你无缘。最终的结果就是坠落到地面。
在中国的传统教育中,最后一种教育是帮教,古代的帮派里,存在“盗义有道”,即使做盗贼的也有他们自己的道义。他们更是极富济贫。古代俗称三教九流的,没有了头领,只能拜祭武圣关公关二爷,崇拜他为帮派的头领。因此在帮派里,不同类型的人物都是“单纯”为着他们的偶像。
在古代,协助教育设施主要是寺庙和城隍庙。寺庙是修得因果的地方;城隍庙是人们集中赶庙会的地方,是人们开阔视野和寻找伴侣场所。
传统教育中,能够学会独立生存是最高的智慧,其次是要立长寿的大志,方能尽孝道。只要人还活着,就什么东西都有可能。如果连生命都没有了,其他的什么孝道、什么理想、什么抱负都是空头支票,没有结果。“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如果是一个没有爱护自己,爱护妻女,爱护家庭的人,怎么能够真正的爱护人民呢?
上一篇:
关于中国教育问题的再思考
下一篇:
嘉兴育英家教网:家教与社会竞争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