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嘉兴家教网
文章作者:嘉兴家教中心
编辑时间:2011/1/17
江阴市2009届高三教学情况调查测试语文试题卷 2008.10
说明: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共16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请将所有答案写在答题卷上,否则答题无效。
一、语言文字运用(18分1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问难/难兄难弟 倒水/排山倒海 应届/应接不暇
B.辟邪/开天辟地 数落/数见不鲜 着急/不着边际
C.裨益/稗官野史 缜密/瞋目而视 心扉/蜚短流长
D.迥别/炯炯有神 挈带/风驰电掣 缘分/不容置喙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
A.在向高考冲刺的紧张阶段,备考复习缺乏通盘考虑,目无全牛,顾此失彼,这是许多高三同学复习收获不大的重要原因。
B.5月16日中国男子羽毛球队经过奋力拼搏,不孚众望,终于夺回了阔别12年的汤姆斯杯。
C.到肯德基呢?一个食量正常的人,少则七八元,多则二十元足矣。门外还挂着三块价格表,有意问津者看上几眼便可一目了然,决无阮囊羞涩之虞。
D.9月11日,作客河畔球场的不可一世的切尔西队兵不血刃,竟然以0:3 大比分栽倒在米德尔斯堡队手上,如此不堪一击,的确尴尬。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他如果天天都熬夜看奥运会,精力不济,影响工作,那么我们就应该及时向他提出意见甚至警告。
B.9月21日12时35分,执行“神七”飞行任务的航天员抵达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他们将这里进行适应性训练和心理调整,为太空飞行做好最后的准备。
C.“神舟”七号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再次赢得了世界各国的广泛赞誉;中华民族能有今天的荣耀,靠的是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的共同奋斗所取得的。
D.根据中方要求,世卫组织总部正在开展三聚氰胺的毒性研究,目前已进入动物测试,但在最终研究报告出炉之前尚无法对三聚氰胺的毒性进行明确定义。
4.下面两段材料分别是CCTV2006年度“三农”人物和年度经济人物的推荐标准,请用四个关键词语概括两类“年度人物”共同的推荐标准,每个词语不超过4个字。(4分)
CCTV2006年度“三农”人物推荐标准:他们应该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在履行自己职责和义务的过程中,总是以自己的行为在实践着共同富裕的理想。他们的创新力是多方面的,从农村改革,到土壤改良,无论是机制变革还是技术创新。他们的影响力来自他们的行为,更来自这种行为所凝聚起来的社会的力量,引起了全社会对中国农民命运的关注,对中国农业战略转变的思考。他们的推动力是具体的、全方位的,他们推动了一个村庄、一个乡镇乃至更广大地域乡村经济的兴旺和农民的富裕。
CCTV2006年度经济人物推荐标准:保障股东权益,关怀员工,服务社会,回馈社会。促进技术产品、管理、运行机制、体制等方面的创新。提升企业竞争力,推动产业升级,开创全新的市场空间,提升中国企业品牌形象。无论是否具有领导奴,他们的行动具有示范性,他们的思维、行动是否影响了一个产业、一个行业甚至整个社会的目光。不仅仅应该县有行业影响力和资本市场影响力,同时应该具有社会影响力。
两类“年度人物”共同的推荐标准是:
5.当今社会,有人害怕上网,有人沉迷上网。请你给这两类人分别写一句话进行鼓励或劝诫。
要求:鼓励性的话使用复句,不超过30字;劝诫性的话使用比喻句,不超过30字。(5分)
(1)鼓励:
(2)劝诫:
二、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张俭字元节,山阳高平人,赵王张耳之后也。父成,江夏太守。俭初举茂才,以刺史非其人,谢病不起。
延熹八年,太守翟超请为东部督邮。时中常侍侯览家在防东,残暴百姓,所为不轨。俭举劾览及其母罪恶,请诛之。览遏绝章表,并不得通,由是结仇。乡人朱并,素性佞邪,为俭所弃。并怀怨恚,遂上书俭与同郡二十四人为党,于是刊章讨捕。俭得亡命,困迫遁走,望门投止,莫不重其名行,破家相容。后流转东莱,止李笃家。外黄令毛钦操兵到门,笃引钦谓曰:“张俭知名天下,而亡非其罪。纵俭可得,宁忍执之乎?”
钦因起抚笃曰:“蘧伯玉耻独为君子,足下如何自专仁义?”笃曰:“笃虽好义,明廷今日载半矣。”钦叹息而去。笃因缘送俭出塞,以故得免。其所经历,伏重诛者以十数,宗亲并皆殄灭,郡县为之残破。
中平元年,党事解,乃还乡里。大将军、三公并辟,又举敦朴,公车特征,起家拜少府,皆不就。献帝初,百姓饥荒,而俭资计差温,乃倾竭财产,与邑里共之,赖其存者以百数。
建安初,征为卫尉,不得已而起。俭见曹氏世德已萌,乃阖门悬车,不豫政事。岁余,卒于许下,年八十四。
论曰:昔魏齐违死,虞卿解印;季布逃亡,朱家甘罪。而张俭见怒时王,颠沛假命,天下闻其风者,莫不怜其壮志,而争为之主。至乃捐城委爵、破族屠身,盖数十百所,岂不贤哉!然俭以区区一掌,而欲独堙江河,终婴疾甚之乱,多见其不知量也。
(选自《后汉书?党锢列传》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笃引钦谓曰 引:拉、拽
B.至乃捐城委爵 委:丢弃
C.笃因缘送俭出塞,以故得免 以:因为
D.盖数十百所 所:住所
7.以下句子分别编成四组,全部表现张俭“望门投止”,能得民救助的原因的一组是(3分)
①以刺史非其人,谢病不起 ②览遏绝章表,并不得通,由是结仇。
③乡人朱并,素性佞邪,为俭所弃。 ④俭举劾览及其母罪恶,请诛之。
⑤乃倾竭财产,与邑里共之 ⑥宗亲并皆殄灭
A.①③⑤ B.②⑤⑥ C.①③④ D.②④⑥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毛钦也很敬重张俭,但他有命在身而不便直说,所以用蘧伯玉的耻于独作君子的德义来暗示李笃,自己也具仁义之德。
B.建安初年,张俭被征召为卫尉,他内心并不愿出任,只是迫不得已才去上任的。后来他发 现曹操已有取代汉室的野心,于是就退隐了,从此没再参预过政事。
C.作者在篇末评论中认为张俭的贤能是毋庸置疑的,同时还指出张俭对个人与社会现实之间的力量对比认识不足。
D.张俭嫉恶如仇,他上书弹劾侯览及其母亲的种种罪恶,并请求加以诛杀;他对朱并谗佞邪恶的品性也极端厌恶,因而与两人结下仇怨,这是朝廷追捕张俭的直接原因。
9.把文言文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望门投止,莫不重其名行,破家相容。
译文:
(2)纵俭可得,宁忍执之乎?
译文:
(3)伏重诛者以十数,宗亲并皆殄灭,郡县为之残破。
译文:
三、古诗鉴赏(8分)
10.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少年游
柳永
参差烟树灞陵桥,风物尽前朝。衰杨古柳,几经攀折,憔悴楚宫腰。
夕阳闲淡秋光老,离思满蘅皋①。一曲《阳关》,断肠声尽,独自凭兰桡②。
[注]①蘅皋:长满杜蘅(香草名)的水边陆地。②兰桡(ráo):指划船的桨,这里代指船。
(1)结合本词内容具体赏析“衰杨古柳,几经攀折,憔悴楚宫腰”三句。(4分)
(2)“独自凭兰桡”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独自”二字表达了怎样的感情?(4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故不积跬步,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苟子《劝学》)
(2)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用之如泥沙?(杜牧《阿房宫赋》)
(3)无边落木萧萧下, 。 ,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
(4)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并怡然自乐。(陶渊明《桃花源记》)
(5) ,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 !(李商隐《锦瑟》)
(6)士不可以不弘毅,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论语?泰伯》)
五、现代文阅读必考题:文学类文本(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5题。
高处的灿烂
关瑞
①初秋的风掠过原野,掠过树林,也掠过了路边那株向日葵。它泛着太阳的光芒,用向上的姿势迎接那风,那光,那淡淡的水一样流淌的白云。脚下的野菊正在绽放,一只蚂蚁在草的密林中孤独地跋涉,还有热烈振翅的蜜蜂或者蜻蜓,正试图靠近向日葵高昂的花瓣。高远的阳光,透亮的雪峰,原野起伏如鸟雀飞过的痕迹。天空在白云之上,那种湖泊般优雅的宁静,从一棵树浓密的枝叶间洒下来。
②这是一个下午。所有的行走在此停顿,疲惫并且沉重的躯体在此怀念或者回望,然后开始努力寻找内心的出口。那样的过程,在幽暗的路上纷纷飘落。一株向日葵,就像一个出口,在一个不经意的时刻打开。只需要一种颜色一种姿势,就足以释放所有深藏内心的柔弱的花朵。
③我曾经置身一大片向日葵中间,看着难掩喜悦之色的农人带着宽沿的草帽,高扬起尖利的弯刀,一刀一刀割下向日葵硕大的花盘。那些花盘纷纷扬扬,在一块不大的空地上渐渐堆积成金色的山峰,也渐渐消隐了生命中最后一滴无以复加的灿烂。农人收割的喜悦感染了我,但隐隐的疼痛穿越那些弯刀冷色的光芒,直抵我的皮肉甚至骨头。在藉以为生的农人的眼里心里,它们的一生都以果实的形态开始,以果实的姿势存在,然后以果实的功用结束。它们被种植,被宠养,最后被收割,整个过程无一不充满了对黯淡未来一目了然的悲情色彩。
④真正的向日葵,正绽放在现在的原野上。它以花朵的名义,在干干净净的天空下自由地盛开着,,它的叶片舒朗而不张扬,它的花瓣孤独而不自卑。在所有的花朵里,这株向日葵在高处的风中安静地灿烂着。它是一个出口,释放着一生当中沉积久远的激情,也释放着那些暗藏内心的珍贵的生命片段。在繁花之中或者荒野之上,在黑夜深处或者白昼边缘,我们行走,然后驻足。这时候,我们需要一个出口,需要一次真正的释放。无数朵顾影自怜的野菊花,不足以点燃心头微醺的憧憬。无数只没有痕迹的飞鸟,也不足以勾勒出目力所及心神向往的方向。于是,我们不得不基于本能地寻找。尽管我们依旧是那个提着灯笼在暗夜里哭泣的孩子,泪水里荡漾着漫天的星子,我们仍然要找到一朵饱满的深刻的花朵。在我们一生必经的路上,那些沉淀的安静的灿烂无疑会是我们全部的阳光。
⑤我站在秋天。我站在风带不走的向日葵的身边。我不由自主抬起头,仰视它的光芒。在它的光芒里,我看到了果实以外的、朴实健康的花朵。我相信它是孤独的。在原野上在路边,它无需迎合什么,也无需明证什么,世间的一切悲喜与它无关,只是在秋天到来的那个清晨或者午后,安静地高昂起它的质朴的花盘,交付于蓝天白云。我更相信它是灿烂的。它的灿烂在高处,在远处,在时光和心灵纷繁交错的出口处。它的灿烂,源于高处的自由飞翔的阳光的明净,源于远处的不为风尘蝶虫打扰的安详。在它舒展的花瓣里,灿烂如铺满阳光的河流,静静地在远离假象和伪饰的旷野闪烁着耀眼的跃动的光芒。
⑥这是一种怎样的孤独的灿烂。
12.文章第一节是如何描写初秋原野景物的?突出了景物什么特点?(6分)
13.文章第四节写眼前真正的向日葵,为什么还要在第三节写农民种的向日葵?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4分)
14.文章最后说“这是一种怎样的孤独的灿烂”,请结合文意理解“孤独的灿烂”的含义。(4分)
15.结合文本思考,作者为什么选择向日葵作为象征物来阐释自己对生命的感悟?(6分)
六、现代文阅读选做题。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定一类作答,不得再选做另一类内的小题。(18分)
甲、论述类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重在引领 贵在自觉
仲呈祥
从去年开始,一部不趋时、不媚俗的被称为“三无”(无女角色、无婚外恋、无明星偶像)的电视剧《士兵突击》火爆荧屏,并持续到了今年,引发了一种蔚为壮观的社会文化现象:从电视台的文化类谈话节目到大学生论坛,从部队到工厂、机关和社会大众,人们都在议论“许三多艺术形象”的审美价值。一部文艺作品引发一种波及上亿观众主动参与的社会文化现象,这在当下并不多见、且值得珍视。彪炳人类文艺史册的古希腊喜剧游乐活动,参与者不过数以万计,而今凭着现代传媒优势的电视剧艺术,得到了具有欣赏章回小说和连台本戏剧艺术传统的中国人的青睐。究其原由是历史品位、美学品位使然。这部作品最终社会效益的完美实现,不仅在于作家、艺术家及其作品自身的创造,有时也必须靠读者、观众及全社会一起共同创造。惟其如此,重视对一部文艺作品引发的社会文化现象的正确引领,极为重要。
譬如如何认识和评价“许三多艺术形象”?如何从这一独特的艺术形象中获取精神营养?这里面有个“引领”课题。我孤陋寡闻,也至少耳闻目睹了几种不同的声音——在一家省级卫视面向全国观众的谈话专栏节目中,年轻漂亮的主持人向在场的观众发出这样的提问:“诸位女嘉宾,你愿意嫁给许三多吗?”全场哗然,然后无人应答。稍顷,一位勇敢的时髦女性站起来应对:“我愿意!”主持人追问其由。再答:“第一,许三多憨,不怕苦,我可以叫他玩命挣钱,供我花;第二,许三多实,不怕累,我可以叫他全包家务活,我轻松。”答毕,一片笑声,并无辩难。此可谓一种“引领”。另一种,某大学研究生论坛上,莘莘学子与编剧、导演、制片人对话,探讨“许三多性格”的文化意蕴和审美价值,你一言,我一语,认为其性格既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力倡的“抱定宗旨”“自强不息”的因子,又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力倡的“上善若水”“厚德载物”的因子,且在改革开放后的人民军队熔炉中锻造而升华为一种具有当今时代精神和现代人文精神的理想人格,它在一定程度土反映出时代与人民的呼唤和现实社会道德的某种缺失。此可谓又一种引领。
两种“引领”,孰高孰低,不言自明。应当说,盛世文化,乃包容多样的文化。一个成功的典型艺术形象,引发各种社会舆论,不足为怪。但各种舆论与见解的高下是非,确须引领分辨。上面某电视台谈话节目中主持人面对那位年轻女士以庸俗的实惠主义去选择和理解“许三多形象”一言不发、一笑了之好呢,还是与人为善、外柔内刚地引领在场有高见的观众入情入理地加以辩难好呢?我看,作为党和人民的喉舌的电视台,还是理应坚持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坚守人类神圣的精神家园,永远不忘胡锦涛同志早已阐明的“必须既反映人民精神世界又引领人民精神生活”的伟大真理。
能否在一切文艺活动中真正做到以先进文化引领整个文化建设,关键在于我们是否真正做到了文化自觉。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临终前深刻总结了“五四”一代知识分子近一个世纪以来的文化建设经验,认为可以归结为“文化自觉”这个大题目,并明言这便是他“要过的最后一重山”,并以“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来阐释何为“文化自觉”。这确为至理名言。惟其有了美自己民族文化之美、借鉴学习其他民族文化之美,并善于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中将这两种美交融、整合、创新的自觉性,才能真正做到以先进文化引领和谐文化建设,以达到天下大同,即社会和谐。
重在“引领”,贵在“自觉”——这是我们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须铭记在怀的—条要诀。
(节选自2008年2月14日《人民日报》)
16.根据原文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上亿观众对“许三多艺术形象”的议论,引发了一种蔚壮观的社会文化现象。
B.《士兵突击》之所以火爆荧屏,是因为它是一部不趋时、不媚俗的“三无”电视剧。
C.如何认识和评价“许三多艺术形象”,这里面有个如何正确“引领”的课题。
D.正确引领的标准是胡锦涛同志早已阐明的“必须既反映人民精神世界又引领人民精神生活”的伟大真理。
17.下列对“文化自觉”表述不当的一项是(3分)
A.“文化自觉”是“五四”一代知识分子近一个世纪以来的文化建设经验的总结。
B.“文化自觉”是著名社会科学家费孝通先生临终前归结出来的大题目。
C.“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是费孝通先生对“文化自觉”的阐释。
D.“文化自觉”是以先进文化引领和谐文化建设的方针和政策。
18.从文中可以看出“许三多性格”的文化意蕴和审美价值有哪些?(分条回答)(6分)
19.文中说“两种‘引领’,孰高孰低,不言自明”,到底谁“高”谁“低”?请你用自己的语言进行阐述。(6分)
乙、实用类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苟子的文学创新
兴盛于汉代、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一大特殊文体的赋,前人多从文体流变探其渊源,如“赋也者,受命于诗人,拓宇于楚辞也”(《文心雕龙?诠赋》)。这主要是从汉赋形式的演变上,探求其受诗、骚等前代文学样式的影响与联系。但真正自觉地去进行赋的创作并对汉赋产生重大影响的第一个创赋人和奠基者,应该是荀子。
荀子是第一个以赋命篇的人。他的著作《赋篇》包括《礼》、《知》、《云》、《蚕》、《针》等五篇。其中,有对礼、智等抽象的精神产物的形象化描写,也有对云、蚕、针等具体事物的逼真摹写。在形式上,采用主客问答方式,句式以四言为主,杂以五七言或多言,善用排比,韵散间出。在手法上,则铺陈回环,绘声绘色。这些都是后来汉赋作者所全面继承并发展的大赋特点,这应该是严格意义上的最早的赋。看来,荀子不仅是赋的创名者,也是赋作范式的创制者。这说明赋之最早出现应是荀子创新性文学实践的结晶。当然,赋体在汉代蔚为大观,类型繁多,其发端和起源,也不会是单一的。但是荀子作为第一个自觉进行赋创作的人,应是体物赋的创始者。清人王芑孙在《读赋卮言》中说:“相如之徒,敷典摛文,乃从荀法”。说得更确切、通俗一点,就是所谓体物模型的典型的汉大赋是以荀子作赋之法来创作的。
荀子的文学创新,还反映在他的作品《成相篇》上。该篇充分吸收民间弹唱文学的营养,以三三七加四七的句式,写出极有弹弦节奏特点的韵文作品。例如:“请成相,世之殃,愚黯愚黯堕贤良;人主无贤,如瞽无相何伥伥。”从通篇来看,内涵丰富,亦论亦述。既用这种弹唱之词来阐发深刻的治国之理,又用来叙说曲折的历史故事。在形式和表现上,则曲调简短,极富民间劳动的节奏感,且足格联章,首尾完整,有辞尽意足之妙。荀子的这种文学创造,对后代文学产生了重大影响。唐宋以后勃然兴起的弹词正是继承了荀子所创制的这种弹唱文学的特点,才成为以叙说故事为主,深受民间喜爱的文学范式的。
荀子的文学创新动力,有其独特的文化之源。他虽为战国后期的赵国(今山西安泽)人,但他“年十五游学于齐”,在齐国的学术文化中心稷下学宫曾“三为祭酒”,“最为老师”。晚年又在楚国受到春申君的推重和赏识。可见他的一生除曾短时游秦、赵等国谋仕不遂之外,大部分时间是在齐、楚两国度过的。而在被孟子称为“王者之迹息而诗亡”的战国时代,“唯齐、楚两国颇有文学”。当时的齐、楚两国,先后形成稷下和兰陵两个文化中心,形成肥沃的齐楚文学土壤。
荀赋五篇,全以隐语写成,说明其产生与隐语风习有直接关系。《文心雕龙?谐隐》中即有“楚庄、齐威,性好隐语”的记载,这说明齐、楚两国都有好隐语的风俗。而《史记?滑稽列传》中记载的“齐威王之时喜隐”,《新序》记载“齐宣王发隐书而读之”的事,也说明隐语在齐国可能已发展成一门系统的学问而有着更有效的传播。正像以隐语来写作的荀赋,只有在齐、楚这样丰厚的隐语土壤中才能培育一样,荀子的颇多文学创新成就,就是“齐楚两国颇有文学”的时代结晶。
16.下列对文中《赋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赋篇》在我国文学史上应该是严格意义上最早出现的赋,它是苟子致力于创新性文学实践的结晶。
B.《赋篇》内容丰富,对礼、智等抽象的精神产物以及云、蚕、针等具体事物有着形象而逼真的描写。
C.《赋篇》充分吸收民间弹唱文学的营养,在形式和表现上,足格联章,首尾完整,有词尽意足之妙。
D.《赋篇》以隐语写成,采用主客问答式,以四言为主,善用排比,韵散间出,铺陈回环,绘声绘色。
17.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赋兴盛于汉代,汉赋受《诗经》、《离骚》等前代文学的影响,是自觉全面地继承苟子的创作思想而形成的文学样式。
B.汉赋蔚为大观,类型繁多,所谓体物模型的汉大赋是其中典型的代表,苟子创造的体物赋应是汉赋的发端和起源。
C荀子《成相篇》的艺术创作范式,直接影响到司马相如等人,他们或阐发深刻的治国道理,或叙说曲折的历史故事。
D苟子在齐国游学从教多年,晚年又在楚国受到推重赏识,齐、楚两地的丰富阅历,对他的文学创新起到了重要作用。
18.请简要说明苟子的文学创新成就。(6分)
19.荀子文学创新的文化之源有哪些?本文反映了文学创作发展的哪些规律?(6分)
七、作文(70分)
20.无限风光的背后承载着多少梦想与汗水,超越梦想意味着突破;在鲜花、掌声献给胜者之时,生活中的我们别忘了自己的前行,梦想在于超越。
请以“超越梦想”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江阴市2009届高三教学情况调查测试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2008.10
一、语言文字运用(18分)
l、 B (A nàn dào/dǎo yīng/yìng B bì/pì shǔ/shuò zháo/zhuó C bì/bài zhěn/chēn fēi D jiǒng qiè/chè yuán/huì (3分)
2、C(“目无全牛”用来形容技艺已经达到纯熟的地步。 “不孚众望”与“不负众望”是两个意思截然相反的词语。“不孚众望”意思是不为人家所信服,贬义;“不负众望”是不辜负大家的期望,褒义; “兵不血刃”形容战事顺利,未经血战就取得胜利,这一成语应该用在胜利者一方。)(3分)
3、B(A关联词位置不当,“如果”应放到“他”之前;C句式杂糅,可以说“靠的是……共同奋斗”,也可以说“是……所取得的”;D成分残缺,在“动物测试”后加上“阶段”)(3分)
4、责任(心、感) 创新(力) 推动力 影响力(4分,每个1分)
5、示例:(1)如果错过互联网,与你擦肩而过的不仅是机会,而且是整整一个时代。(2)网络是把双刃剑,沉迷无异寻短见。(5分,各2分,句子优美另加1分)
二、文言文阅读(18分)
6、D(“所”在这里表示约数,大概,差不多的意思)(3分)
7.C(句②是侯览的行径,句⑤是晚年的事,句⑥也是“救助”的后事。)(3分)
8.D(直接原因是朱并上书,诬告其结党谋反。)(3分)
9、(1)看到人家就投宿,人们无不敬重他的名声品行,都冒着家破人亡的危险收留他。(3分, “投止”1分, “破家”1分,句意通顺1分。)
(2)即使张俭可以抓到,难道你就忍心拘捕他吗? (3分,“纵”1分, “执”1分,反问1分。)
(3)有几十人遭受极刑,宗族亲戚都被灭绝,郡县因此遭到严重破坏。(3分,“以十数”1分,被动1分, “为之残破”1分。)
三、古诗鉴赏(8分)
10、(1)以哀景映衬哀情(1分),借伤柳以伤别(1分),加倍突出人间别离之频繁,别恨之深重(2分)。(4分)
(2)结句“独自凭兰桡”描绘了一幅独自一人倚在画船的船舷的画面(2分); “独自”二字,笔力沉重,透露出一种孤寂难耐的情怀,充分表达了依依惜别的衷情,孤身飘零的苦况(2分)。(4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每句1分)
11、(1)无以至千里 (2)奈何取之尽锱铢 (3)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4)黄发乘髫 (5)沧海月明珠有泪 只是当时已惘然 (6)任重而道远
五、现代文阅读必考题:文学类文本(20分)
12、(1)①第一节的景物描写以路边那株向日葵为中心,用拟人手法,形象生动地描摹了景物的生机与活力;(2分)②抓住景物的色彩,描写景物的神韵;(1分)③动静结合。(1分)
(2)突出了以向日葵为主体的景物安闲,自由,孤独,宁静,又不失生命蓬勃热烈的特点。 (2分)(共6分)
13、运用对比(反衬)手法。(1分)用第三节中向日葵以果实的姿态存在、以果实的功用结束的悲情色彩,与第四节中真正向日葵自由的盛开作对比,(2分)突出了真正的向日葵的生命意义。(1分)(共4分)
14、①“孤独”指的是向日葵拒绝迎合和证明,它的生命呈现出独立和超然的姿态:(1分)
②“灿烂”指的是向日葵以开放的花朵自由而热烈地释放着生命的激情。(1分)③“孤独的灿烂”的含义是:只有在没有遮掩、没有牵绊的情况下,生命才能表现出它真正的本质。 (2分)(共4分)
15、①向日葵绽放在原野上,其身上体现出的孤独的灿烂引起了作者的共鸣。②原野中的向日葵是作者释放内心情感的一个“出口”。③向日葵是一种人们常见而熟悉的植物,一定程度上有助于人们理解并接受作者的思想观点。(共6分,每点2分)
六、现代文阅读选做题。(18分)
甲、论述类文本
16,C(A项,蔚为壮观的社会文化现象是电视剧《士兵突击》引发的;B项, “不趋时、不媚俗、‘三无’是电视剧的特点,与火爆荧屏没有绝对的因果关系:D项,胡锦涛同志阐明的是先进文化的方向。)(3分)
17、D(“文化自觉”不是方针和政策。)(3分)
18.①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力倡的“抱定宗旨”、 “自强不息”的因子。(2分)
②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力倡的“上善若水”、“厚德载物”的因子。(2分)
③在改革开放后的人民军队熔炉中锻造而升华为一种具有当今时代精神和现代人文精神的理想人格。(2分)(共6分)
19.一家省级卫视的谈话专栏节目主持人面对那位年轻女士以庸俗的实惠主义去选择和理解“许三多现象”一言不发、一笑了之,在一片笑声中主持人并无加以引导和辩难,实在是不可取的。(3分)
在某大学研究生论坛上对“许三多性格”的文化意蕴和审美价值的探讨中,“你一言,我一语”的探讨和辩难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时代与人民的呼唤和现实社会道德的某种缺失,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3分)(共6分)
乙、实用类文本
16.C(《赋篇》应为《成相篇))(3分)
17、D (3分)
18.①荀于是第一个以赋命篇的入,《赋篇》是他最早的以“赋”命名的著作;
②苟子在内容、形式、句式和手法上创制了赋作的范式。“他是体物赋的创始者”。
③他在弹唱文学方面有重大创新,创作了极有弹弦节奏特点的韵文作品《成相篇》 (共6分,每点2分)
19.(1)①苟子的文学创新源于肥沃的齐楚文学的土壤:②源于齐楚两国的隐语风习。(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两点得3分。)
(2)①文学源于生活,深厚的文化底蕴将催生新的文学成果;②文学在继承中求得创新和发展。(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两点得3分。)
七、作文(70分)
参照2008年江苏省高考作文评分标准。建议切入分为54分。
【附译文】
张俭字元节,山阳高平人,是赵主张耳的后代。父亲张成,任江夏太守,张俭最初被荐举为茂才,因为荐举他的刺史不是他心目中的好人,便托病不去就职。
延熹八年,大守翟超请他出任东部督邮.当时中常侍候览家在防东,残害百姓,行为不轨。张俭检举弹劾侯览及其母亲的罪恶,请朝廷诛杀侯览。侯览扣压了奏章,不能上达皇帝,因此两人结仇。张俭的同乡朱并,向来品性奸佞邪恶,为张俭所不齿,朱并因此怀恨在心,于是上书告发张俭与同郡二十四人结为私党,朝廷删削掉奏章上朱并的名字发下,下令逮捕张俭等人。张俭被迫逃命,困顿窘迫,四处奔逃,看到人家就投宿,人们无不敬重他的名声品行,都冒着家破人亡的危险收留他。后来流转到东莱郡,藏在李笃家。外黄令毛钦率兵到李笃家搜捕,李笃把毛钦叫到一旁对他说:“张俭名扬天下,虽然逃亡,并非有罪。即使张俭可以抓到,难道你就忍心拘捕他吗?”
毛钦起来拍拍李笃说:“蘧伯玉以独自当君子为可耻,足下怎能以仁义自专?”李笃说:“我虽然向往道义,今天尊驾也得到一半了。”毛钦叹息而去。李笃趁此机会将张俭送出塞外,张俭因此能够幸免于难。他所经过的地方,有几十人遭受极刑,宗族亲戚都被灭绝,郡县因此遭到严重破坏。
中平元年,党事解除,张俭回到家乡。大将军、王公都征召他,又荐举他为敦朴,公车府特地征召他,从家中请出,任少府之职,他都没有应召。献帝初年,百姓遭饥荒,而张俭家资产略能维持温饱,于是拿出所有的财产,与邑人共同享用,靠张俭活下来的有几百人。
建安初年,朝廷征召他做卫尉,不得已而就职。张俭看到曹氏的德运已经显现,就辞官不做,闭门谢客,不问政事。一年多后。张俭在许县去世,时年八十四。
我的结论是:过去魏齐遭难,虞卿弃官相随逃亡;季布逃亡,朱家甘愿冒着犯罪的危险相救。张俭遭到朱并嫉恨,颠沛流离,亡命天涯,天下听到这个消息的人,没有谁不同情他的壮志,争着保护他.甚至为了保护他竟然放弃所管辖的城池,丢弃自己的官爵,使自己的家族遭难,被杀害的人大概有好几十甚至一百左右,这样的人难道不贤德吗!然而张俭凭单枪匹马的微薄之力,却要阻塞江河,终于遭到嫉恨而引起灾祸,(这样做)我只能看到他的不知轻重。
上一篇:
南京二中2009届高三第一次质检语文试卷及答案
下一篇:
2009届高三语文练习题及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