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嘉兴家教网
文章作者:嘉兴家教中心
编辑时间:2011/1/17
江苏省黄桥中学2008~2009年度高三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
命题人:尹继东 审阅人:黄克恭 鲁毅 2008年10月4日
注意事项:
1.本试卷总分16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学校、姓名、班级、学号、准考证号等写在答卷纸的密封线内。答案写在答卷纸上对应题目的空格内或横线上,不写在试卷上。考试结束后,交回答卷纸。
3.选做题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定一类作答,不得再选做另一类内的小题。
4.所有选择题(包括选做题中的选择题)的答案涂到答题卡上。
一、语言文字运用(18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拗断/执拗 复辟/精辟 混蛋/混乱 着重/着手
B、奔跑/奔向 当权/得当 刚劲/劲敌 应允/应对
C、狙击/阻止 沏茶/休戚 创伤/悲怆 对峙/仗恃
D、模具/膜拜 角色/矫正 镌刻/隽永 沼气/迢迢
1、D(A、ǎo/niù bì/pì hún/hùn 都读zhuó B、bēn/bèn dāng/dàng 都读jìng yīngh/yìng C、 jū/zǔ 都读qī/ qī chuāng/ chuàng zhì/shì D、mú/mó jué/jiǎo juān/juàn zhǎo/tiáo )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3分)
A.在北京奥运会上,美国选手埃蒙斯最后一枪戏剧性地打出了4.4环,中国选手邱健功败垂成,为中国代表团再添一枚金牌。
B、沪指连续七周下跌,很多被套股民备受煎熬,想尽快弥补巨额亏损,因此一度消失的非法“代客理财”又东山再起。
C.在繁忙而紧张的高三学习中,父母见微知著的关怀,老师循循善诱的教导,使同学们倍受感动和鼓舞。
D.很多隐士把归隐当作终南捷径,被称为“隐君子”的陶渊明,却是一位身体力行的实践家。
2、D、(A“功败垂成”指快要成功的时候遭到失败(含惋惜意)。B、东山再起,泛指失势后重新得势。此处应为贬义词“死灰复燃”。C“见微知著”指见到一点苗头就能知道将来的发展或问题的实质,与语境不合。D项“身体力行”指亲身体验,努力实行)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据初步分析,已造成254人遇难、35人受伤的山西襄汾尾矿库溃坝事故的直接原因是由非法矿主违法生产、尾矿库超储引起的。
B、美国总统布什在10月3日晚签署了总额达7000亿美元的金融救援方案,但由于投资者依然担心美国金融危机的威胁,国际金融市场仍将持续动荡。
C、“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冬季长跑活动”将于10月26日正式启动,从10月26日起全国中小学生每天要求长跑,将记入中小学生成长记录、素质报告书或档案。
D、三鹿牌婴幼儿奶粉事件发生后,我们认识到乳制品质量的提高将取决于企业是否规范生产和国家监管是否得力。
3、B(A、句式杂糅,改为“原因是……”或“由……引起的”)C、成分残缺,在“将记入中小学生成长记录”前加上“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D、“提高”与“是否”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4.在下面这段话中横线处续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话语意连贯,句式和谐。(4分)
你应该有理想,但是不要公然鄙视那些目光短浅的人;你应该有操守,但是不要轻率抨击那些得过且过的人; ▲ , ▲ 。道德是一种修养,不是一种权力;
▲ , ▲ ;道德适合拿来约束自己,不适合拿来压制别人。
4.示例:你应该有情趣,但是不要大声笑话那些品位低俗的人。道德可以记在心里,不可以挂在嘴上。(前后各3分。内容2分,句式1分)
5.阅读下列文段,概述“韩流”出现的几个方面的因素。(5分)
世界上的民族文化,在各个民族处于自为自在的状态时,原本是各自独立、多姿多彩的。随着人类文化的增多,文化交流成为可能。世界的交流和融合是历史大势,任何国家都不能置身事外。韩国作为一个小国,其文化能够向外传播,得益于全球化这个时代。其次,单纯的文化,如果没有政治经济的支撑,无论它如何绚丽多姿,也不具有传播力。它可以客观存在,可以有限传播,但往往是行之不远。政治经济的优势使其文化拥有了话语权和说服力,这一文化才能够被接受者容纳。韩国作为后发展国家在现代化文化方面的成功者,其政治经济确有相对优势,譬如经济,韩国的汽车、电子、服装、图书出版、化妆品等行业,在中国就很有影响力。对经济及其产品的认同,为文化传播奠定了认同基础。而事实是,韩国文化产业的组织和运作及其产品确实具有高位优势,顺应了流行文化的传播是由高往低这一规律。
5、全球化的时代趋势,政治经济的优势,韩国文化产业的组织和运作及其产品具有的高位优势。(答对1点得1分,两点得3分,3点得5分)
二、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王霸字符伯,颍川颍阳人也。汉兵起,光武过颍阳,遂从击破王寻、王邑于昆阳,及光武为大司马,以霸为功曹令史,从度河北。宾客从霸者数十人,稍稍引去。光武谓霸曰:“颍川从我者皆逝,而子独留。努力!疾风知劲草。”
及王郎起,光武在蓟,郎移檄购光武。光武即南驰至下曲阳。传闻王郎兵在后,从者皆恐。既至信都,发兵攻拔邯郸。霸追斩王郎,得其玺绶。封王乡侯。
从平河北,常与臧宫、傅俊共营,霸独善抚士卒,死者脱衣以敛之,伤者躬亲以养之。光武即位,以霸晓兵爱士,可独任,拜为偏将军。
四年秋,帝幸谯,使霸与捕虏将军马武东讨周建于垂惠。苏茂将五校兵四千余人救建,武恃霸之援,战不甚力,为茂、建所败。武军奔过霸营,大呼求救。霸曰:“贼兵盛,出必两败,努力而已。”乃闭营坚壁。军吏皆争之。霸曰:“茂兵精锐,其众又多,吾吏士心恐,而捕虏与吾相恃,两军不一,此败道也。今闭营固守,示不相援,贼必乘胜轻进;捕虏无救,其战自倍。如此,茂众疲劳,吾承其弊,乃可克也。”茂、建果悉出攻武。合战良久,霸军中壮士路润等数十人断发请战。霸知士心锐,乃开营后,出精骑袭其背。茂、建前后受敌,惊乱败走,霸、武各归营。贼复聚众挑战,霸坚卧不出,方飨士作倡乐。茂雨射营中,中霸前酒樽,霸安坐不动。军吏皆曰:“茂前日已破;今易击也。”霸曰:“不然。苏茂客兵远来,粮食不足,故数挑战,以侥一切之胜。今闭营休士,所谓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茂、建既不得战,乃引还营。
十三年,增邑户,更封向侯。三十年,定封淮陵侯。永平二年,以病免,后数月卒。
(《后汉书·王霸传》,有删节)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和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郎移檄购光武 追购又急(《<指南录>后序》)
B.方飨士作倡乐 旦日飨士卒(《鸿门宴》)
C. 死者脱衣以敛之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五人墓碑记》)
D. 乃开营后 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 (《廉颇蔺相如列传》)
6.C(A、均为悬赏捉拿,B飨:犒劳 C前一个“以”相当于“而”,表目的,可解释为“来”,后一个“以”是“以……身份”的意思。D,均表承接关系,表两事在情理上或时间上的紧接,可译为“才”,“于是”)
7.下列各组句子分别表明王霸“善抚士卒”和“有谋略”的一组是( )(3分)
A.①死者脱衣以敛之 ②追斩王郎,得其玺绶
B.①伤者躬亲以养之 ②不相援,贼必乘胜轻进
C.①客兵远来,粮食不足 ②贼兵盛,出必两败,努力而已
D.①方飨士作倡乐 ②中霸前酒樽,霸安坐不动
7.B(A中后一句是写王霸作战英勇;C中前一句是写王霸与其部下分析敌兵的现状;D中后一句是写王霸处变不惊。)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慨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王霸跟从光武渡过黄河之后,当初跟他一起投靠光武的几十个宾客,都渐渐离去了。只有他矢志不移,因此光武对王霸感慨道:“真是疾风知劲草!”
B.王霸与马武一起讨伐周建。马武没有倾力应战,被苏茂、周建打败,马武的军队奔跑到王霸的营垒,大声呼救,王霸没有立即出兵救援。
C.王霸手下将士争相要求出战,甚至几十名壮士断发请战,此时王霸认为贼兵精锐,人数众多,而马武又过于依赖王霸,出兵容易失败,王霸没有出兵。
D.王霸对光武帝一片忠心,对将士们抚爱有加;他作战勇猛,机智沉稳;一生战功显赫,屡受封赏。
8.C(C项概括的意思在时间上存在错误,“部下几十名壮士断发请战”并非在王霸的此番解释之时,而是下面“合战良久,霸军中壮士路润等数十人断发请战”之时。)
9.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8分)
①以霸晓兵爱士,可独任,拜为偏将军。
②如此,茂众疲劳,吾承其弊,乃可克也。
③今闭营休士,所谓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9.(1)因为王霸通晓军事,爱护士兵,可以独当重任,便任命他为偏将军。(省略句1分,重点字词有:“以”,因为,1分;“拜”,任命,1分。)
(2)这样,苏茂的军队就会疲劳,我们趁他疲惫的时候进攻,才能够战胜他。(“承”,趁机,1分;“弊”,疲惫,1分;“克”,战胜,1分。)
(3)现在我们关闭营门,使军队休整,就是人们所说的不用打仗就能使敌人屈服,这才是高明之中最高明的!(判断句,1分;“休”,使……休息,休整,1分;“屈”,使……屈服,1分)
附【参考译文】
王霸字元伯,颍川颖阳人。光武起兵,经过颍阳时,王霸于是跟从光武在昆阳击败了王寻、王邑。等到光武为大司马,就把王霸任命为功曹令史,王霸就跟从光武向北渡过黄河。追随王霸的几十个宾客,都渐渐离去了。光武对王霸说:“跟随我的颍川人都离开了,唯独你留了下来。努力吧,真是疾风知劲草!”
王郎起兵的时候,光武帝在蓟地,王郎发布公告悬赏缉拿光武帝。光武帝就骑马南下至下曲阳。听说王郎的部队在后面追赶,随从们都很害怕。到了信都以后,光武发兵攻破邯郸。王霸追击败军,亲手斩杀了王郎,获得其印绶,被封为王乡侯。
王霸跟从光武平定河北,经常与臧宫、傅俊同营驻扎。王霸最为关心士卒,士兵死去,他脱下衣服来为他们收殓;士兵受伤,他亲自为他们疗养。刘秀即位光武帝后,因为王霸通晓军事,爱护士兵,可以独当重任,便任命他为偏将军。
光武四年秋,光武帝驾临谯地,派遣王霸与捕虏将军马武一起向东讨伐割据垂惠称雄的周建。苏茂率领五校军到垂惠援救周建。马武依仗王霸会来增援,不倾力应战,被苏茂、周建打败,马武的军队奔逃到王霸的营垒,大声呼救。王霸说:“贼军的士气很盛,我如果出兵,你我两军一定会都被打败,你只有自己努力了!”于是关闭营门,严密戒备。军官们争相要求出战,王霸说:“苏茂的军队很精锐,人数又多,我们的将士内心恐惧,而马武依赖我军,两支军队不一致,这是失败之道。现在我们闭营坚守,表示我们不援助马武,贼军定会乘胜轻举冒进。马武得不到救兵,战斗力自然培增。这样,苏茂的军队就会疲劳,我们趁他疲惫的时候进攻,才能够战胜他。”苏茂、周建果然出动所有的军队进攻马武。交战了很长时间,王霸军中路润等几十名壮士割断头发请战。王霸知道手下心情坚决,于是王霸打开营垒后门,派出精锐骑兵从背后袭击苏茂、周建。苏茂、周建前后受敌,在惊慌混乱中败阵逃跑,王霸、马武各自回营。苏茂、周建又聚集兵力到营前挑战。王霸坚守不出战,正在营中设宴,犒赏将士,饮酒作乐。苏茂向王霸营中放箭,箭如雨下,射中王霸面前的酒杯,王霸安然坐在那里不动。军官们都说:“我们昨天已经击败了苏茂,现在容易打败他!”王霸说:“不是这样。苏茂的军队从远道而来,粮食不足,所以频繁挑战,想取得一时的胜利。现在我们关闭营门,休整军队,就是人们所说的不用打仗就能使敌人屈服,这才是高明之中最高明的!”苏茂、周建既然不能和王霸交战,就只好率军回营。
光武十三年,朝廷为他增加封邑和户口。又封他为向侯。光武三十年,确定封地爵位为淮陵侯。永平二年,因为有病而免职,数月后去世。
三、古诗鉴赏(8分)
10.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昭君怨
郑域
冷落竹篱茅舍,富贵玉堂琼榭。两地不同栽,一般开。
(1)上阕吟咏的景物是什么?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4分)
▲
10.(1)梅花。(2分)开放时间——未到春天;形态特点——有雪具有的白色,有雪没有的香味。(2分)
(2)请具体分析下阕运用的艺术手法及表达的思想感情。(4分)
▲
(2)用“竹篱茅舍”“玉堂琼榭”不同环境(1分)进行对比(1分)。赞美梅花不论遭遇冷落还是身处富贵都一样高洁的品质。(2分)
附赏析:这是一篇不同凡响的咏梅佳作。上片咏梅、惜梅。前两句咏叹梅花的出类拔俗。它不同凡花,虽春未到却独自冲寒而开;它洁白似雪,但冰雪却不具备它那醉人的幽香。后两句婉惜梅花的孤独寂寞。它虽傲姿凌霜,暗香袭人,却独处僻乡,无人欣赏。
下片赞梅。把梅栽在“竹篱茅舍”也罢,把梅栽在“玉堂琼榭”也罢,它都不改初衷:“两地不同栽,一般开。”此词不仅描绘了梅花的外貌,而且揭示了梅花的品格,并以此暗示了作者本人虽怀才不遇却不肯放弃操守而随波逐流的情怀。在写法上,尽管通篇无一“梅”字,却使人感到笔笔都在写梅;尽管笔笔都在写梅,却又使人处处都联想到作者。构思巧妙,富于比兴,堪称咏梅佳作。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8分)
(1) ▲ ,可以攻玉。 (《诗经·鹤鸣》)
(2) ▲ ,用之如泥沙? (杜牧《阿房宫赋》)
(3)且夫水之积也不厚, ▲ 。 (庄子《逍遥游》)
(4)乘骐骥以驰骋兮, ▲ 。 (屈原《离骚》)
(5) ▲ ,蓝田日暖玉生烟。 (李商隐《锦瑟》)
(6)小楼昨夜又东风, ▲ 。 (李煜《虞美人》)
(7) ▲ ,此时无声胜有声。 (白居易《琵琶行》)
(8)野芳发而幽香, ▲ 。 (欧阳修《醉翁亭记》)
11.(1)他山之石(2)奈何取之尽锱铢,(3)则其负大舟也无力(4)来吾道夫先路(5)沧海月明珠有泪(6)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7)赢得生前身后名(8)别有幽愁暗恨生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
城市,诗意地栖息在大地上
杨璋
①我的故乡是南京。南京是六朝古都,这是众所周知的,也是这个拥有沧桑经历的旅游城市的骄傲和资本。不过,缅邈的历史是静态生物体,已是停止生长了的,只是静默地隐居在石城的一隅,较之这些年来南京市貌建设的飙速成长,古都的古意在不知不觉中渐行渐远。如果你特去寻芳,也许可以在巍巍明孝陵的肃穆庄严中,抑或是在秦淮浩瀚的烟渺中领略她那惊鸿一瞥。不过在大多数情况里的大多数人,只是在城市各个角落里忙忙碌碌地奔波,享受着现代化的日新月异所带来的便捷方便,同时带着三分疲惫地奔跑,努力跟上城市匆匆的生活步伐,无暇顾及到那一分古意在不着痕迹中消逝隐匿。
②有一次,我拎着大包小包的战利品从新街口繁华的商业区里突围出来,抬头望望钢筋混凝土堆砌成的高楼大厦,突然想起《上海1943》中的一句歌词:“老街坊,小弄堂,是属于那年代白墙黑瓦的淡淡的忧伤”。
③蓦地有一种模糊的怅惘涌上心头。
④绸缪萦怀的古意渐渐被摩登遒劲的新潮替代。安静地蛰伏在破旧城墙不起眼的砖块里,不声不响。这应该是每个古城心里最柔软的疼痛吧。
⑤古城的艰难体现在自己对自己定位的矛盾上。谁都不甘心一边喝着小米粥啃着大白菜,一边眼巴巴地看着其他城市在变革发展中一步步走向繁荣富裕。于是下定决心大力发展经济建设提高人们生活水平,把自己打造成焕然一新的经济中心城市。又不忍抛弃历史文化名城的称号,便在发展的同时试图把那一分埋藏在古城砖里的古色古香挖掘出来。
⑥从前的鼓楼横跨着一条南唐时期的玄武桥,现代的南京人想建一座新桥,怕毁了一份历史文化遗产,竟然起用了一个貌似折衷的方案:古桥拆一半,留一半。新桥一半建在古桥的原址上,一半另起炉灶,建在空阔之处。桥建好后,我天天从那桥上学,脚下走过的,一半是遗留着青黄痕迹的旧石,一半是兀自新鲜的水泥。我的心,就这么微微一沉,不禁为那桥难过。
⑦所幸的是,很快就有地方填补这份遗憾的突兀。我的校园里有一条位于教学楼和科学馆之间的长廊,面朝操场,背向花坛。不知哪一年的哪一天,一苗嫩绿的藤悄悄依附在长廊上,佛祖便让它们结了一段尘缘,生命在日日月月中孕育蔓延,时至今日,长廊的顶部已是一碧藤蔓的海洋,蒙络摇缀,参差披拂。秋阳杲杲,红日在长廊上空撒下一片灿烂,将长廊顶随风摇动的海洋挑染成明丽的绀紫色,远远望去,像柯勒乔笔下永不褪色的颜色,古意在不经意间一点一滴溢了出来,金陵人称她作“紫藤长廊”。
⑧我很喜欢这条紫藤长廊,喜欢流年在她身上摹刻出的那种独特的味道。岁月斑驳了长廊的身体,泛黄的廊道上投射下明暗有致的光斑,风起时光斑会轻轻晃动,邂逅了长廊里的莘莘学子,光便在他们脸上晕了去,融化在年轻的眼睛里。晨曦的长廊是求学的殿堂,各处坐着早早赶到学校做早读的学生,朗朗的读书声在长廊里穿梭回荡,凉风习习自有一种沁人心脾的惬意。
⑨德国著名诗人荷尔德林有一句诗:“人,诗意的栖息在大地上”。只要有历史和文化在,一个民族就永远不会被真正地摧毁,如果说“诗意”象征着历史和文化浓郁深厚地沉淀,那么“栖息”可以说是为了更加适宜的生存条件而不断发展进步。
⑩古城,注定会在前进的彷徨中一点一滴地调整,为新和旧探寻出一个满意人们、满意城市、满意环境的平衡点,然后诗意地栖息在大地上。
12.文章题目“城市,诗意地栖息在大地上”,其中“诗意”应如何理解?请根据文意,概括说明。(4分)
12.“诗意”是历史和文化浓郁深厚地沉淀的象征,是古意与现代完美的契合。(每点2分,共4分)
13.文章第6自然段说:“我的心,就这么微微一沉,不禁为那桥难过。”如何理解作者的“难过”,请谈谈你的看法。(4)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新桥破坏了玄武桥的古意,(2分)青黄痕迹的旧石与兀自新鲜的水泥显得极不相称,让人觉得突兀。(2分)
14.文章写“紫藤长廊”有什么深刻含义,请简要说明。(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说明古意与现代文明结合并不矛盾;(3分)“紫藤长廊”建设的模式对于如何使南京城作为六朝古都诗意地栖息在大地上,有借鉴意义。(3分)
15.根据你对六朝古都——南京内涵的理解,并结合现代城市文明发展的实际,谈谈如何使南京诗意地栖息在大地上。(请联系文本内容作答)(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南京作为六朝古都,她具有深厚的历史与文化积淀;保护南京的“古意”,就是保护民族的文化遗产,保护民族的精神支柱;然而现代城市文明的发展毕竟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古城注定会在前进的彷徨中一点一滴地调整;要使作为六朝古都的南京诗意地栖息中华大地上,就应该借鉴“紫藤长廊”建设的模式,努力寻找古意与现代的平衡点,使古意与现代能够和谐地存在,相得益彰。(6分,每点2分,答对三点即可。注意联系文本内容,从文本中概括、归纳。)
六、现代文阅读选做题。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定一类作答,不得再选做另一类内的小题。(18分)
甲、论述类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6—19题。
吃出来的血缘
中国人喜欢请客吃饭,似乎只有通过请客吃饭,才能建立起一种非同寻常的人际关系。
中国人很看重人际关系,而人与人的关系中,最可靠的,又是“血缘”。所以,中国人在处理人际关系时,总是要想方设法把非血缘关系转化为血缘关系,比如“父母官”“子弟兵”“兄弟单位”等等。
血缘关系中,最亲的是母子。母子关系,说得难听一点,就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兄弟、乡亲,则是“同吃”的关系。“乡”这个字,繁体作“鄉”,甲骨文的字形是:当中一个饭桶(簋),一边一个跪坐的人。所以,乡,也就似乎“同吃一锅饭”的意思。实际上,只要是“同吃一锅饭”的人,比如部队里的战友,单位上的同事,也都多多少少有些兄弟般的情分。
吃同一食物的人可以被看作是有血缘关系的,因为食物是生命之源。吃了同一食物,就有了同一生命来源,岂能不是兄弟?所以,世界上不少民族都有这样的习俗:如果你能和他们一起共餐,哪怕是只吃一口食物或只喝一口牛奶,便不必害怕被视为敌人。
当然,进餐的方式,也决不能是西方那种“分餐制”。尽管不少现代中国人也承认,分餐制科学、卫生、不浪费,但同时也认为,那种进餐方式太冷漠,太没有人情味,简直就是怠慢客人,好像怀疑人家有传染病。所以,越是大家都懂科学卫生,反倒不好意思分餐。相反,为了表示大家是“铁哥儿们”,最好是连别人的病也一并传染过来。要知道,“食人之食”是要“死人之事”的,那么无妨先“病人之病”。作为主人,无妨看作酒菜之外的又一“投资”;作为客人,则无妨看作接受情谊的一种“表态”。总之,共餐的目的,是情感的交流,心灵的沟通,血缘的认同;共餐的目的,在于人情,在于血缘,而亲与疏、敌与友,竟在于“共食”与否。
甚至真正的兄弟,也不能长期不共食。所以,在中国,分出去的儿子,嫁出去的女儿,总要寻找机会回“娘家”,回到母亲的身边共食。至少,年三十的“年夜饭”,是不可不吃的。这一回的家宴之所以尤为重要,在于它有着承前启后的意义:对前一年已然存在的血缘关系,是肯定和确认;对后一年将要延续的血缘关系,则是预约与重申。不难想象,在那万家灯火的岁除之夜,一家人团团围坐,举筷共食,母亲重温自己“食物和生命的提供者”角色,兄弟姐妹重申自己是“吃同一奶水长大的人”,那可真是其情也切切,其乐也融融!
16.下列对文中“共食”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共食是世界不少民族共同的习俗,因为吃同一种食物而具有了血缘关系。
B.共食是与冷漠而缺乏人情味的西方分餐制相对的中国人特有的进餐方式。
C.共食是为了肯定和确认现存的血缘关系,预约与重申将要延续的血缘关系。
D.共食是主人酒菜之外的一种感情投资,是客人接受情谊的一种认同表态。
16.D(A项错在“具有了”,原文为“吃同一食物的人可以被看作是有血缘关系的”;B项错在“中国人特有的”,原文无据;C项错在把“年夜饭”的目的误认为“共食”的目的)
17.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中国人之所以喜欢请客吃饭,无非是想方设法把非血缘关系转化成为血缘关系。
B.卫生而节约的分餐制在中国实在难以推广,因为中国人只讲义气而不注重科学。
C.愿不愿意、能不能够在一起共餐,在中国常常可以用来判别亲与疏、区分敌和友。
D.作者以吃年夜饭为例,进一步证明:即使真正的兄弟,长期不共食则情谊不存。
17.C(据原文,“想方设法把非血缘关系转化成为血缘关系”是中国人处理人际关系的特点,非请客吃饭的目的,故A项错;中国人并非不懂科学卫生,故B项错;“即使真正的兄弟,长期不共食则情谊不存”,非作者原意,故D项错)
18.“吃出来的血缘”在文中有哪些具体表现?(6分)
18.儿子吃母亲的奶水长大,兄弟姐妹吃同一奶水长大,乡亲、战友、同事同吃一锅饭而产生兄弟般的感情。(每点2分)
19.请结合文意,说说你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6分)
19.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既然吃了别人的饭,理应对他以死报效,更何况一起共食只不过有可能传染上别人的病而已。(本题6分,意思对即可。)
乙、实用类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五院院士”张立纲
2008年8月12日,一位华人在美国洛杉矶的一家医院悄然离去,在家人的陪伴下,72岁的老人走得安详。
刚逝去的张立纲头顶5个院士头衔: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香港工程科学院院士。在华人科学家中,能有如此骄人荣誉者,屈指可数。
按逝者遗愿,悼念者将原本用于买花的钱捐给美国圣迭戈POWAY消防局。去年加州大火,差点吞没了逝者的家,多亏消防人员冒死救火。张立纲是一个知恩图报的人。
1963年,从斯坦福大学拿到博士学位的张立纲到了IBM,一干就是30年。
作为知名科学家,呆在IBM是很舒适的,然而,张立纲还想换一下岗位做一点不同的事情。他曾说,虽然在美国几十年了,总觉得是一个暂时的状态,该为中国做些有意义的事情。
1993年2月13日,张立纲来港,随即应聘担任香港科大理学院院长,成为胼手胝足、同创科大的干将之一。时任香港科大副校长的孔宪铎对此不吝欣赏,“他有战略眼光。”
“现在香港人选择移民国外,你却从国外来到香港,这是为什么?”香港一记者向张立纲提问。
“我就是冲着‘九七’(香港回归)回来的。”张立纲回答,“香港回归祖国大局已定,到时候到香港也就相当于到了内地,这才是我选择去香港的最根本的原因。”
一流之人吸引一流之善。随着杰出学者的联翩而来,不出数年,影响乍起,国际上视之为学界奇迹。这背后,张立纲是不可或缺的人物之一。
科大创建初期,香港政治、社会变动不息,人员也来往不息,很多事情不好处理。吴家玮深知治校之中的艰难,“当年科大内部好多争论,张立纲都能超脱个人恩怨之上,讲公道话,这很不容易。”
张立纲出身科研,在科研上颇有建树,但出任香港科大理学院院长和副校长之后,他又决然放弃科研,全力为香港科大缔造优良的学术环境。
张立纲还放弃了带硕士、博士研究生。丁学良记得,张立纲曾告诉他,“我现在常听人家说,已经做了校长了,还带了十几个研究生。我对这种不忠实本职的人一点都不佩服,在大陆也好,美国也好,有很多校长是这样子,因为一个人很难同时做好两件事,我敢肯定他不可能做好现在的工作。”
张立纲的理想中,研究型的大学和教授治校,成为学术自由的一种方向。“研究型”,意味着除了传授知识以外,还要让实验室成为人类新知的重要产地。张立纲认为,既然学校不大、经费不多,就该集中资源,做能做得最好的事。这一点,吴家玮与他不谋而合。“我们一齐组织了一个小而精的委员会,请各学院收集最强的科研建议,然后严格挑选几个,拨给种子经费,让有关人员积极发挥。”事实证明,好几个精选出来的项目都做得十分出色,毫无疑问属于世界级,这些专业项目至今还都是科大的重点。
与张立纲相交二十多年的香港科大朱经武校长专程赴美吊唁,“张教授是一位广受爱戴的人物。他精力充沛,幽默隽智,魅力过人。”“他是一流的科学家和一流的大学行政人员,他的为人也是我们的典范。”
(选自2008年9月8日《南方周末》,有删节)
16.下列关于张立纲到香港任职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张立纲站在公正的立场上为创立之初的香港科大渡过难关立下了很大功劳。
B.张立纲应吴家玮之邀到港,实现了他想换一下岗位做一点不同的事情的愿望。
C.张立纲到香港后,吸引了更多学者到香港科大,很快扩大了香港科大的国际影响。
D.张立纲呆在美国很不如意,总觉得是一个暂时状态,认为应该为中国做点有意义的事。
16.D(“很不如意”错。)
17.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 张立纲认为一个人的精力事有限的,一生只能做好一件事,因而反对身兼数职。
B. 张立纲认为研究型大学应该教授治校,具有学术自由,还要成为人类新知的重要天地。
C. 张立纲一心为校,毫无私心,功绩卓著,广受爱戴,是一位成功的管理者。
D. 张立纲以公平公正的态度处理学术争论,赢得了大家的信赖,北推举为科大理学院长。
17.C(A“一生只能做好一件事”错;B曲解文意;D“以公平公正的态度处理学术争论”与“被推举为科大理学院院长”无因果关系,且时序颠倒)
18.作者通过哪几件事表现张立纲是一位“一流的科学家和一流的大学行政人员”?(6分)
18. 科学家——他头顶5个院士头衔,在科研上颇有建树。(2分)
行政人员——建校艰难时期,超脱个人恩怨,主持公道;放弃科研,集中全部精力为科大创造优良学术环境;放弃带硕士博士,忠实本职工作;为科大做成了几个世界级项目。(4分,每点1分)
19.请根据文章内容,概括张立纲的人格特点。(6分)
19.知恩图报;爱国报国;忠实本职,尽职尽责;超脱个人恩怨,秉公直言。(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
七、作文(70分)
20. 20. 教养是一个的文化和品德的修养,高尚的教养往往与拥有爱心,尊重他人,温文尔雅,心胸宽阔,正派真诚等相联,而低劣的教养却常常与冷漠粗暴、凶残无耻、心胸狭窄、虚伪狡诈等相联,教养与人的成败荣辱等相联。
请联系自己的生活与感受,以“教养”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要求:①角度自选; ②立意自定; 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上一篇:
苏教版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下一篇:
高三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